[发明专利]一种导热、电磁屏蔽的尼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3082.1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6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谭松;黄险波;叶南飚;郑明嘉;李名敏;刘文君;钟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3/04;C08K7/06;C08K9/02;H05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电磁 屏蔽 尼龙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电磁屏蔽的尼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尼龙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PA 100份,石墨70~130份,碳纤维15~110份,镀镍碳纤维5~50份。通过添加碳纤维和镀镍碳纤维,使得在石墨高填充下,材料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导热系数高、具有0.03~3GHz电磁频率下的电磁屏蔽效果。本发明的尼龙组合物的导热系数≥1.5W/(m·K),屏蔽效能≥50dB@(0.03~3GHz),拉伸强度≥90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导热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导热、电磁屏蔽的尼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导热及电磁屏蔽材料通常是以塑料为基体,添加高含量的导热、导电填料制得,常见的填料有石墨、氮化硼、石墨烯、金属等。考虑材料成本以及制造的难易程度,石墨导热材料依然是目前塑料导热及电磁屏蔽材料的主流。
在石墨系高导热、电磁屏蔽塑料的应用中,主要有热固性塑料基材和热塑性塑料基材两类,热塑性塑料基材具有良好的二次热塑成型性能,优异更为广泛。但石墨在热塑性塑料中填充量有限,因此对材料的导热、电磁屏蔽性能提升程度有限;而石墨添加量过大时,会导致塑料基材力学性能大幅劣化,进而影响产品应用。
有现有技术报道了一种导热、电磁屏蔽、高强度尼龙6复合材料,主体由含有六方氮化硼的尼龙6微球构成,客体为碳纳米材料,其中碳纳米材料为多层石墨烯和/或多壁碳纳米管。虽然该尼龙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导率,但其电磁屏蔽的频率为8~12GHz,只能在超高电磁波频率条件下应用。而更低频的磁场由于其频率低、趋肤效应小,且波阻抗低,相比于超高频电磁波更难以有效屏蔽。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导热、电磁屏蔽的尼龙组合物,导热效率高,力学性能好,且具有0.03~3GHz电磁频率下的电磁屏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导热、电磁屏蔽的尼龙组合物,通过添加碳纤维和镀镍碳纤维,使得在石墨高填充下,材料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导热系数高、具有0.03~3GHz电磁频率下的电磁屏蔽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尼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尼龙组合物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热、电磁屏蔽的尼龙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尼龙树脂(PA)100份,
石墨70~130份,
碳纤维15~110份,
镀镍碳纤维5~50份。
在本发明的尼龙组合物中,通过添加碳纤维和镀镍碳纤维,使得在石墨高填充下,材料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导热系数高、具有0.03~3GHz电磁频率下的电磁屏蔽效果。
碳纤维作为材料的骨架,在石墨高填充下,大幅提升材料的机械强度;碳纤维自身的导热性能良好,在PA树脂基体中形成热传递骨干网络,与石墨复配,协同提升材料的导热性能。由于碳纤维具有一定导电性,可以协同镀镍碳纤维和石墨,增加尼龙组合物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镀镍碳纤维为表面镀有镍层的碳纤维。镀镍碳纤维与未镀镍的碳纤维具有力学性能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镀镍层为尼龙组合物提供了导磁性,从而实现对低频电磁波的吸收和对高频电磁波的反射,与未镀镍的碳纤维以及导电导热材料石墨共同作用,使得尼龙组合物形成“吸收-反射-吸收”的多重反射吸收模式,大幅提升了尼龙组合物对不同频率段电磁波的屏蔽效能。
优选地,所述尼龙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PA 100份,石墨90~110份,碳纤维20~45份,镀镍碳纤维15~4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30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