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片结构及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2897.8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3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阳如坤;吴学科;马荣梅;杨长;刘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10/48;G01R31/382;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洋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展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片结构及电池,涉及电池感知技术领域。该极片结构包括集流体和感知件。集流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金属导电层、支撑层、第二金属导电层及第二活性物质层。感知件包括感知层和感知引线,感知层与感知引线电连接,感知层和感知引线均设置于支撑层内,且感知引线沿第一金属导电层所在平面伸出支撑层,感知层用于监测所在位置的物理/化学状态,并通过感知引线向外输送感知信号。该极片结构及电池均具有能够直接监测自身内部状态,且监测速度及精度较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感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片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等各大领域,电池的安全性更是电动汽车的重中之重,一旦单体电池的热失控并扩散至整个电池系统,会发生诸如电动汽车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现有的电池监控方式中的传感器距离电芯有一定距离,难以直接监测电芯的内部状态,影响响应速度及监测精度。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极片结构及电池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结构及电池,其均具有能够直接监测自身内部状态,且监测速度及精度较高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结构,其包括集流体和感知件;
所述集流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金属导电层、支撑层、第二金属导电层及第二活性物质层;
所述感知件包括感知层和感知引线,所述感知层与所述感知引线电连接,所述感知层和所述感知引线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层内,且所述感知引线沿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所在平面伸出所述支撑层,所述感知层用于监测所在位置的物理/化学状态,并通过所述感知引线向外输送感知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感知件还包括第一覆盖层及第二覆盖层;
所述第一覆盖层、所述感知层及所述第二覆盖层依次层叠设置,且均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覆盖层、所述感知层及所述第二覆盖层层叠后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且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层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覆盖层在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的投影大于所述感知层在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的投影。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覆盖层和所述第二覆盖层均沿所述感知引线延伸,以共同包覆所述感知引线。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感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粘胶;
所述支撑层上开设有感知槽,所述第一覆盖层、所述感知层及所述第二覆盖层均设置于所述感知槽内,且所述第一覆盖层、所述感知层及所述第二覆盖层各自的外周边缘与所述感知槽的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连接部填满上述的间隙,以固定所述第一覆盖层、所述感知层及所述第二覆盖层于所述感知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层为微孔材料制成,且能够受热收缩熔融。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层设有支撑凸出部,所述支撑凸出部伸出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之间,所述感知引线延伸至所述支撑凸出部,并露出所述感知引线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2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