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分享的方法、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2880.2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0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东;刘元安;佘春东;刘佳;徐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市美晨智能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67/141 | 分类号: | H04L67/141;H04L67/54 |
代理公司: | 河源市华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0 | 代理人: | 马晶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分享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分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源设备获取到目标设备的信息后,提供数据分享界面,并建立数据传输协定;将待分享数据移动到指定的应用图标;判断第一用户端与第二用户端之间是否已经发生通信,其中,通信交互包括电话、短信、分享数据;若第一用户端与第二用户端之间发生过通信行为,则判定为不是陌生用户;若没有发生过通信行为,则判定为陌生用户;若第一用户端与第二用户端不是陌生用户,则生成数据分享链接,第一用户端通过数据分享链接从第二用户端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本发明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的分享,提供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数据分享的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很多情况下,用户希望能够在不同设备间进行数据的快速分享,例如将当前设备上显示的视频数据快速分享至另一设备,或者是将当前设备上的软件分享给好友,让好友直接下载到相同的软件。可以将分享数据的一方设备称为源设备,将接收数据的一方设备称为目标设备。
传统档案传输的作法,使用者必须先自行设定网络参数、建立使用者帐号、建立分享文件夹、及设定文件夹的使用权限给建立的帐号之后,才能开始做档案传输。这样的方法,对一般使用者而言是非常麻烦的。例如:对大部分使用者而言,网络位置(IP)与网络遮罩(Netmask)如何设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如果分享档案的动作在使用完之后没有关闭,则曝露在网络邻居的环境下,很容易遭到病毒感染或是其它黑客的入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分享的方法、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分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源设备获取到目标设备的信息后,提供数据分享界面,并建立数据传输协定;
将待分享数据移动到指定的应用图标;
判断第一用户端与第二用户端之间是否已经发生通信,其中,通信交互包括电话、短信、分享数据;
若第一用户端与第二用户端之间发生过通信行为,则判定为不是陌生用户;若没有发生过通信行为,则判定为陌生用户;
若第一用户端与第二用户端不是陌生用户,则生成数据分享链接,第一用户端通过数据分享链接从第二用户端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
在生成数据分享连接之前,还包括:获取第二用户端的用户数据;获取所述用户数据的标识信息,以及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与用户端身份信息之间对应关系生成的关联列表。
所述分享数据之前,识别数据类型;
当数据为文本文件时,根据预设规则将数据的文本信息分离为连续的第一字符串;
将所述第一字符串与预设的敏感信息逐个进行比较。
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并列出本地可供分享数据的分享应用列表;
根据外界指令确定用于发起数据分享的原始分享应用和用于接收数据分享的目标分享应用;
将所述原始数据封装成与所述目标分享应用对应的数据包;
将该数据包发送至接收分享且装有所述目标分享应用的目标端。
在发送所述数据分享链接至第二用户端之后,还包括:获取通过所述数据分享链接访问所述待分享用户数据的访问次数;
判断所述访问次数是否等于所述预设访问次数;
若所述访问次数等于或超过所述预设访问次数,则清除所述数据分享链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市美晨智能研究院,未经河源市美晨智能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28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输电线路杆塔的远程监测系统
- 下一篇: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