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灾回燃试验箱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1412.3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0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G09B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春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17 | 代理人: | 陈春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灾 试验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灾回燃试验箱及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缺乏相应模拟火灾回燃环境和研究开口进气影响的可视化回燃箱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试验箱体,分别可拆卸设于试验箱体正面的箱门和试验箱体背面的回燃门;试验箱体内设有卡槽组,箱门设有视窗,回燃门上设有若干个回燃窗和回燃窗门,箱门和回燃门外壁均设有紧固机构。使用时打开箱门,安装防火板,放置可燃物点燃,更换回燃门后关闭箱门和回燃门,密封达到回燃条件打开回燃门使其回燃。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模拟高温可视化的密闭试验箱模拟火灾回燃试验来指导救援操作,并通过不同进气开口试验来优化救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灾防范培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灾回燃试验箱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回燃现象是室内火灾中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火行为。回燃定义为“一个充满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房间内流入氧气时发生的快速的爆燃过程”。在通风受限的建筑物火灾发生过程中,由于新鲜空气的补充不足以满足加速燃烧的要求,燃烧将逐步进入缺氧性燃烧状态,这时建筑物内的热烟气中会含有大量的可燃成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门的突然打开或窗玻璃突然破裂等)造成新鲜空气的突然进入,热烟气将会发生极强烈的燃烧,室内温度将迅速升高,并促使初期火灾转变为轰燃或爆燃,当火焰传播到房间外部时,会点燃房间外部的混合气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或冲击波,这就是建筑火灾中的回燃现象。
回燃现象由于其突然性和强大的破坏性威胁着人类的安全,特别是消防人员的安全。压力的骤升可使局部封闭空间发生倒塌,消防队员也可能被突发的冲击波、火焰和热烟气伤害。回燃的发生通常需要以下条件,第一为通风控制型火灾,第二为着火房间内积累了大量未完全燃烧的气体,第三为门窗开启时空气流入,第四为流入的空气与烟气形成一个预混气体区域。消防救援过程中,消防员会故意打破窗户来排出烟气,此时外界空气流入,烟气被点燃,从开口处射出一个火球,此时会出现扩散火焰和预混火焰。因此,门窗开启的空气流入是消防救援所面临的必要条件,相关研究显示,不同的开口形式和开口位置的进气气流对回燃影响重大。而在现目前的消防演练、培训或消防研究中,并没有一种用于指导救援操作要点并以研究空气流入为目的改进救援方法的回燃装置。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灾回燃试验箱及使用方法,通过模拟高温可视化的密闭试验箱模拟火灾回燃试验和不同进气开口结构来指导救援操作和优化救援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灾回燃试验箱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缺乏相应模拟火灾回燃环境和研究开口进气影响的可视化回燃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火灾回燃试验箱包括试验箱体,可拆卸设于试验箱体正面的箱门,以及可拆卸设于试验箱体背面的回燃门;试验箱体内设有若干组用于防火板安装的卡槽组,箱门可拆卸设有便于外界观察的视窗,回燃门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进气的回燃窗和若干个合页铰接于回燃窗一侧的回燃窗门,箱门和回燃门外壁均设有与试验箱体固定的紧固机构。
进一步地,卡槽组包括平行设于试验箱体各内壁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防火板两侧分别滑动嵌装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
进一步地,箱门和回燃门侧面均设有若干个连接套筒,试验箱体侧面设有与连接套筒对应相连的若干组套筒组;
套筒组包括竖直分布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设有间距,其间距长度大于连接套筒高度,每个连接套筒设于相对应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并通过销子固定。
进一步地,箱门上开设有与视窗相适配的视窗安装槽,箱门内壁设有环绕于视窗安装槽的挡边,视窗嵌装于视窗安装槽内并通过铝合金安装件与挡边螺栓固定,视窗采用耐热玻璃制成。
进一步地,箱门和回燃门外壁分别设有用于增加承压能力的上翼板、下翼板、左翼板和右翼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1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