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焦油生物质燃气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0967.6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1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薛刚;孙聚涛;徐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3/08 | 分类号: | C10L3/08;C10J3/00;C10J3/64;C10K1/02;C10K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劲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3 | 代理人: | 黄龙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油 生物 燃气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焦油生物质燃气生产设备,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上吸式气化炉以及储气罐,所述管道包括分别连接气化炉排气口和储气罐进气口的固定管,以及分别与两固定管对接的过滤管,所述固定管的自由端部设有阻断装置,所述过滤管与管道两侧设置的调节装置传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不增加额外处理设备的基础上,能够大幅度滤除产出气中携带的焦油等杂质,提高上吸式气化炉的产出气洁净度和应用价值,提高生物质燃气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焦油生物质燃气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将生物质燃料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这些气体经过清洁处理后可以用于燃烧发电、发热等领域。生物质燃料来源广泛,如失去再利用价值或再利用成本较高的碎木屑、大田秸秆等等或者一些可能带有病原体的植物残体,如大田烟杆等。这些生物质燃料经过物理挤压破碎等处理后,可以用于生物质气化。目前的生物质气化设备种类较多,上吸式气化炉是涉及使用较早的气化设备,其较下吸式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等等气化设备而言,产出气体在经过裂解层和干燥层时可将其携带的热量传递给物料并用于物料的裂解和干燥,同时降低自身的温度,进而使得产出气体温度低而无需降温处理,同时充分利用热源使得热效率提高。但是其也具有相应缺点,即生物质热解的燃气中的焦油未经过高温区的处理导致其会随产出气一同排出,使得产出气的焦油含量较高,造成后期使用时焦油粘接堵塞管道,进而降低生物质燃气的工业应用。这就需要对生物质热解气化后产出气即生物质燃气采用水洗等方式进行分离,如此不仅造成生物质气化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而且处理后的焦油同样会造成二次污染。进而使得生物质燃气发展产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焦油生物质燃气生产设备,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不增加额外处理设备的基础上,能够大幅度滤除产出气中携带的焦油等杂质,提高上吸式气化炉的产出气洁净度和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焦油生物质燃气生产设备,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上吸式气化炉以及储气罐,所述管道包括分别连接气化炉排气口和储气罐进气口的固定管,以及分别与两固定管对接的过滤管,所述固定管的自由端部设有阻断装置,所述过滤管与管道两侧设置的调节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阻断装置包括通过限位机构同轴连接的第一、第二圆环,第一、第二圆环之间设有同轴套设的外软管和内软管,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背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固定管和接头管;
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内环面分别通过径向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套管和支撑杆外壁连接,套管同轴套设于支撑杆外部;
外软管和内软管均由数个外缘膨大的管节同轴一体对接组成且内、外软管的管节外缘对向膨大设置;
所述内软管的一端抵靠套管、另一端与支撑杆朝向第二圆环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存在径向间距的第一、第二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包括水平延伸且等间距周向排列的数根限位杆,第一限位构件的限位杆贴靠外软管外壁设置,限位杆一端连接第二圆环,另一端穿过第一圆环上预设的通孔,两圆环之间的第二限位构件的限位杆杆体上设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过滤管包括两根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且顺次交替作业的水平滤管和竖直滤管,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平行竖直滤管设置且分别通过第二连杆与竖直滤管连接的第一、第二驱动板,两驱动板上同轴设有内螺纹筒且内螺纹筒与过滤管两侧的支撑螺杆螺纹配合;
所述第一、第二驱动板的背向面上设有相对第一连杆长度中点中心对称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端部与动力源输出端相互铰接的第三、第四连杆,第三连杆通过垂直驱动板的驱动滑杆与对应的驱动板上预设的通孔滑动配合,第四连杆与阻断装置的第二圆环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09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