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多源信息融合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测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99801.7 | 申请日: | 2022-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2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邓宾;吴娟;焦堃;叶玥豪;刘树根;郭虹兵;李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30/28;G01D21/02;E21B49/00;G06F111/10;G06F113/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妮 |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信息 融合 页岩 保存 条件 定量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页岩气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多源信息融合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测定方法,所述面向多源信息融合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测定方法包括:步骤一,围绕页岩层系有效保存条件定量表征和评价问题;步骤二,研究页岩气地质大数据与其多源信息智能管理、智能融合与自主学习算法;步骤三,页岩气大数据多源信息管理、综合评价与智能预测,以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表征与预测能力。本发明突破了传统流体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和多期构造改造法等页岩气保存条件定性描述与评价等关键技术。目前已在我国四川盆地南部某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评价中得到了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页岩气地质开发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多源信息融合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四川盆地乃至中国南方以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系普遍经历多旋回构造背景下的多期变形与深埋藏、强隆升-强剥蚀过程,体现出其地质特征上独特性和保存条件的复杂性,它是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和高效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最大挑战。近年来,随着页岩气基础地质理论不断发展、勘探开发主体技术不断进步,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从借鉴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转变为自主创新,页岩气储量和产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普遍需要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定性或定量描述与评价,从而有效指导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但是传统流体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和多期构造改造法等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与描述普遍以定性分析为主,其结合构造变形与多期演化过程等进行页岩气选取评价、井位论证和勘探预测等具有较大主观性。
为方便开展我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和预测,需要对不同页岩气区块开展页岩气保存条件测定与评价,而目前对页岩气田区块有效保存条件评价的方法大都为定性分析、欠完善,不能实现盆地域不同页岩气区块多源数据信息融合、定量评价与智能预测,从而导致页岩气保存条件刻画和评价不够准确,不能为我国南方地区页岩气评价、勘探和开发工作带来实际意义。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多源信息融合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测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多源信息融合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测定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面向多源信息融合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测定方法,所述面向多源信息融合的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测定方法包括:
第一步,建立和开展页岩层系有效保存条件表征与评价;
第二步,建立页岩气地质大数据模型与其多源信息智能融合管理;
第三步,基于双模迭代与自主学习算法的页岩气有效保存条件定量评价。
进一步,所述第一步具体包括:以盆地不同地区页岩气产区为代表,系统收集整理钻井地球化学资料、岩石力学特性、古应力场特性相关测试资料,横跨页岩气区/田地球物理资料为骨架,查明典型研究区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结合钻井岩心和地表观察勘测等,查明典型研究区节理、裂缝发育和密度、流体充填特征,进一步基于关键层系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上覆岩层的盖层参数测试,综合建立页岩层系有效保存条件表征参数,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页岩气动态开发特征、地层水特征,对不同页岩气产区进行系统保存条件评价,甄选不同地质特征条件下页岩气保存条件关键性表征参数与指标。
进一步,所述第二步具体包括:结合3DMove地表地质模型、3D地表投影技术等,以不同地区页岩气产区钻井和地球物理结构剖面为核心,结合地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三维属性建模方案,建立典型页岩气产区地质大数据平台模型,包括四个模块内容:页岩气田地层与构造模块、页岩气田地球化学模块、页岩气田岩石力学与物性模块和页岩气动态开发产能模块,实现页岩气产区多指标地质大数据智能信息融合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9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护帽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贵金属饰品的加工方法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