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凿岩掘进中保证巷道成型的放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9414.3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桂荣;郭正云;杨金波;王成;边德芝;朱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华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姜荣华 |
地址: | 44314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有效 控制 凿岩 掘进 保证 巷道 成型 放线 方法 | ||
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凿岩掘进中保证巷道成型的放线方法包括准备标记、中心控制线绘制、边墙线绘制、腰线绘制、起供线与拱顶绘制、辅线标记;中心控制线绘制,在二个相邻的吊线眼上设置吊线,其中一个操作人员放置反光参考物、使灯光照射器能照射在所述的反光参考物上形成反射、另一个操作人员单眼观察,二个相邻吊线重合,另一个单眼观察操作人员指导操作人员向左和/或向右移反光参考物,单眼观察二个相邻吊线仍然重合;边墙线绘制,垂直于导向线等宽画矿洞二侧的边墙导向线;腰线绘制,利用腰线基点桩绷线画矿洞二侧的腰线;辅线标记,绘上下控制线、左则控制线、右则控制线、中线。本发明的优点是,放线速度快,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方法适用一切有技术参数的凿岩掘进巷道,特别是一种保证巷道掘进成型的方线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井巷掘进中控制掘进方向和坡度主要有以下两个方法:
一是采用顶板吊线确定中线、腰线基点确定腰线,向作业面上延伸确定正掌子面的中心线和腰线。
二是采用激光指向仪确定中线和腰线,向作业面发射激光束,以此确定中线及腰线。
以上方法中第一种方法只是在掌子面标定中线及腰线的位置,只能在平面上标定钎杆入孔位置,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入孔后对钻杆左右、上下偏移的掌控。易造成孔眼开口成型,孔底不成型,孔眼成伞状,从而导致残眼率大、巷道不成型的后果。
第二种方法中激光指向仪的安装必须达到要求的安全距离,而且激光指向仪安装完成后,易受振动、烟尘的影响,使得其准确度下降,再者激光指向仪在安装及调教上比较麻烦,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凿岩掘进中保证巷道成型的放线方法,针对现有方法的不易控制、操作繁琐、适用条件高等特点,具备操作简单,精确度高的特点,很好的解决了巷道掘进成型问题。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凿岩掘进中保证巷道成型的放线方法包括准备标记、中心控制线绘制、边墙线绘制、腰线绘制、起供线与拱顶绘制、辅线标记;
所述的准备标记,按照设计参数,利用测量仪器对施工巷道进行中线放线作业,在巷道顶部至少打二个吊线眼,利用全站仪对施工巷道进行腰线基点标定;
所述的中心控制线绘制,在二个相邻的吊线眼上设置吊线、并在吊线下端封重物,二个操作人员分别站在二个相邻吊线的外侧,其中一个操作人员放置反光参考物、并使灯光照射器能照射在所述的反光参考物上形成反射、另一个操作人员单眼观察,二个相邻吊线重合,另一个单眼观察操作人员指导操作人员向左和/或向右移反光参考物,单眼观察二个相邻吊线仍然重合,将二个相邻吊线下端重物中心点在矿洞地面的投射点用直线连接作用中心控制线即导向线,同时用至少二根硬质杆子垂直支撑中心控制线与顶板;
所述的边墙线绘制,垂直于导向线等宽画矿洞二侧的边墙导向线并检查后部已成型巷道宽度;
所述的腰线绘制,利用腰线基点桩绷线画矿洞二侧的腰线,边墙线前端通过平水管延伸在作业面上与其同侧的腰线交汇成为交汇点;
所述起供线与拱顶绘制,在交汇点用导杆确定起拱点位置、顶眼并标记;
所述辅线标记,连接二个交汇点为上下控制线,连接左侧的交汇点和起供点为左则控制线,连接右则的交汇点和起供点为右则控制线,导向线垂直延伸至上下控制线为中线。
进一步讲,所述的导杆包括与矿洞侧边等高的底杆及设在所述底杆上端的可伸缩的顶杆头,用所述底杆上端画出拱点位置,将所述顶杆头抽出至最高点画出顶眼位置。
进一步讲,所述的中心控制线绘制过程中,另一个单眼观察操作人员指导操作人员反光照射器向左和/或向右移反光参考物,并单眼观察二个相邻吊线不重合时,操作人员将靠近作业面的吊线向左或向右摆动,使二个相邻吊线在另一个操作人员单眼观察时重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华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华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9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