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域控制器间数据共享方法、车机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5454.0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3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樊永友;刘朝阳;蔡旭;郑红丽;高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H04L67/025;H04J3/06;H04L47/62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0 | 代理人: | 任宗华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数据 共享 方法 系统 车辆 |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车辆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域控制器间数据共享方法、车机系统及车辆。域控制器间数据共享方法,该方法包括前期设置环节、数据采集环节、服务端数据处理环节以及客户端数据处理环节。通过前期设置环节使得域控制器进行优先级设定和服务端连接设定,从而解决了不同域控制器对于数据采集端数据使用的优先顺序。通过数据采集环节解决数据的有效采集。通过服务端数据处理环节能够使得服务端能将流入的数据通过劈流,从而在实现自用的情况下,也能转至其他域控制器进行使用。通过客户端数据处理环节能够将服务端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车辆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域控制器间数据共享方法、车机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芯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原本由多颗芯片分别实现的功能现在可能由一颗芯片来完成,从而推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A)向集中式的域控制器、车载计算机的方向发展。现在正处在从分布式ECU架构向集中式域控制器架构演进的阶段。
在域控制器架构阶段,汽车EEA一般会分为自动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车控域等域控制器。但是各个域控制器之间会对某些功能模块存在共享的需求,比如:自动驾驶域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都对车内反光镜背面风挡玻璃上方的前向摄像头有使用需求:自动驾驶域需要这个位置的摄像头等数据来做自动驾驶相关的视觉等方面的分析,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需要这个位置的摄像头数据来做行车记录仪等信息娱乐系统相关应用的输入。
对于这个位置摄像头的多种应用需求,当前常用的做法是分别布置多个摄像头以分别应对不同的需求。这种做法的缺点是:成本高昂,线束多、乱,车重增加。且随着需求的增加,很多传感器都希望在这个位置上部署,从而导致这个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对各传感器物理位置的布置以及美观都提出了严重挑战。
还有一种做法是,利用串行器(serializer)芯片和解串器(deserializer)芯片的分流技术,对摄像头数据进行分流,也即一个摄像头的输入数据经过串行器/解串器分流后分别输出给不同的域控制器使用。这种做法虽然解决了上面做法的传感器物理布置和美观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硬件成本、线束和车重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域控制器间数据共享方法,以解决不增加硬件成本、线束和车重等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各类控制器对数据使用需求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域控制器间数据共享方法,该方法包括前期设置环节、数据采集环节、服务端数据处理环节以及客户端数据处理环节;其中,前期设置环节包括第一步,优先级设定:根据各个域控制器对数据采集端的数据使用紧迫程度以及延迟要求程度,对域控制器进行优先级设定;第二步,基础域控制器选定:将数据采集端设定在最高优先级的域控制器上,作为基础域控制器;
第三步,设定服务端和客户端组;
其中,服务端连接最高优先级域控制器即基础域控制器,客户端连接非最高优先级域控制器;
其中,服务端与客户端通过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
其中,客户端组包括至少一个客户端;
数据采集环节包括
第一步,启动:启动数据采集端;
第二步,采集:采集数据,并记录该数据采集时的时间戳形成汇总数据;
第三步,传送:传送上一步的汇总数据至基础域控制器;
服务端数据处理环节包括
第一步,接收:接收汇总数据;
第二步,预处理:对汇总数据进行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5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