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煤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配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3145.X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7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张旭阳;陈孝杨;陈永春;安士凯;龙林丽;徐燕飞;李兵;黄美琴;蒋志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睿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25 | 代理人: | 宋清波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遥感 影像 煤矿 生态 修复 植物 配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煤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配比方法,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其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采用遥感影像技术,以不同立地条件的辅助数据,通过对其划分不同类型;步骤二:对比不同立地条件的辅助数据和不同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下植物物种组成,明确各立地条件和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区植被恢复重建需要的重点种植植物类型。本发明适用于生态修复,通过改善植被配比,对不同立地条件优化植物修复比例,进行植被分布,提高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性和效率,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合理的植被比例搭配,共生性好,生态可持续性优良,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煤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配比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高强度和长时序的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地损毁、植物立地条件受损,如塌陷坑、尾矿和废石场等,在自然条件下,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大约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因此基于人工引导型修复煤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变得极为重要。
虽然目前针对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已经取得较快发展,但普遍存在植被类型单一,生态结构较为脆弱,植被成活率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煤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配比方法,是本领域专业亟需解决的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煤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配比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煤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配比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用遥感影像技术,以不同立地条件的辅助数据,通过对其划分不同类型;
步骤二:对比不同立地条件的辅助数据和不同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下植物物种组成,明确各立地条件和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区植被恢复重建需要的重点种植植物类型;
步骤三:通过植被恢复重建时植被覆盖度的合理阈值范围,确定如何配置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比例,对退化区进行植被重建,至退化区达到适宜的植被覆盖度、乔灌草比例和造林密度。
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立地条件的辅助数据包括坡度数据、坡向数据和高程数据。
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坡度数据分为平地数据、缓坡数据和陡坡数据,所述平地数据范围为0°-6°,所述缓坡数据范围为6°-15°,所述陡坡数据范围为15°。
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坡向数据包括阴坡数据和阳坡数据,所述阴坡数据范围为0°-135°和315°-360°,所述阳坡数据范围为135°-315°。
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高程数据分为大高程数据和小高程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方法适用于生态修复,通过改善植被配比,对不同立地条件优化植物修复比例,进行植被分布,提高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性和效率,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合理的植被比例搭配,共生性好,生态可持续性优良,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趋势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1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时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下植物物种组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理工大学;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3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