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0782.1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0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贵;尤丽;李兴;江汝锋;徐守立;王丽君;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3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山 天然气 动态 过程 恢复 方法 | ||
1.一种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天然气同位素、包裹体激光拉曼与GOI指数,对比落实主力烃源岩区与主运移方向;
S2、根据落实的主力烃源岩区与主运移方向,进行温度史、埋藏史、生排烃史的正反演结合,确定油气充注期次与主充注期;
S3、根据确定的油气充注期次与主充注期,进行古构造恢复;
S4、古构造恢复后,基于储层包裹体GOI指数与古构造特征,综合恢复古运移路径与古气水界面;其中,综合恢复古运移路径与古气水界面的具体过程如下:
以对应构造区地温梯度与成熟期地层温度,确定各构造位置的生烃门限深度,以对应不同地质时期烃源岩埋深及对应埋深下成熟程度,分析成熟烃源岩与古潜山构造接触关系,不同成藏期古潜山构造特征及汇聚脊特征,综合以成熟源岩与潜山构造接触区、古构造脊发育方向,确定为各成藏期古运移路径;
结合古潜山构造演化特征与上覆、鞍部沉积充填组合,确定各成藏期古构造类型、发育位置、构造幅度,结合已确定的古运移路径,确定近早期成熟源岩、运移路径上的构造为先充注区,通过构造间砂体溢出,溢出充注成熟源岩的构造区,以最大生气高峰、最大天然气充注强度期构造幅度,结合GOI指数2为可能古气水界面,确定古气水界面及对应古气柱高度;
S5、根据古运移路径与古气水界面,进行天然气聚集-逸散过程恢复,定量确定逸散量,完成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的恢复;其中,进行天然气聚集-逸散过程恢复,定量确定逸散量的具体过程如下:
在各成藏期古构造演化恢复的基础上,确定各成藏期各构造盖层厚度、成岩强度与控圈断层活动性,研究各成藏期圈闭条件,确定有效盖层发育期、天然气充注高峰期,确定各构造主体聚集期、主要逸散期分别对应为有效圈闭与生排烃匹配期、断裂活动期;结合古气水界面、已钻构造地层水特征、钻井揭示现今气水界面,以古气水界面下构造体积与现今气水界面构造体积差确定逸散量,以计算断层活动单位时间段的逸散量,作为各时期逸散速率,以断层活动速率最大时间段,作为主要逸散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比落实主力烃源岩区与主运移方向的具体过程如下:
基于天然气碳同位素的组分对比分析,分析天然气成熟度及类型,明确是否为同一气源及主运移方向;
对基于天然气碳同位素、伴生凝析油标志化合物与围区烃源岩显微组构、古生物、岩矿地球化学特征的古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伴生凝析油标志化合物,判别源岩干酪根类型,以源岩显微组构分析母质类型,基于古生物类型确定古水深、古气候环境,并综合区域沉积相分析,确定气源区及气源区主体有机质类型,明确主力烃源岩分布区;
观察不同钻井、不同深度储层烃类气包裹体,定量估算油气包裹体GOI数值,结合天然气碳同位素差异对比,以GOI值横、纵向由高到低分布规律,明确构造主运移方向,落实烃源岩分布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进行温度史、埋藏史、生排烃史的正反演结合,确定油气充注期次与主充注期的具体过程如下:
观察不同钻井、不同深度储层包裹体,以包裹体赋存位置、荧光特征划分包裹体的类型及期次,以不同赋存位置及不同荧光包裹体划分为不同期次,进行不同期次油气包裹体或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区间及对应主峰分布,对照井点埋藏史与区域地温梯度△T梯,确定对应时期地层温度T地,以地层温度投点与对应地层埋藏曲线对应时间,确定对应充注期,对应温度区间段分别对应几个充注期,以主要分布区间段确定的为主充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地层温度T地的计算如下:
T地= T底+H/100×△T梯 (1)
其中,H为地层埋深,单位m;T底为海底温度,水深300m的浅水区海底温度为18℃,水深在300m-1000m区域海底温度为4℃,水深大于1000m区域海底温度为0℃;△T梯为井区地温梯度,单位为℃/10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07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 下一篇:一种MEMS器件的应力缓冲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