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纸造纸尾水的中水回用及超低排放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6863.4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7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葛强;雷平;罗灿;欧阳永强;朱丛韵;张成峰;刘桂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8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李由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纸 造纸 中水 排放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纸造纸尾水的中水回用及超低排放工艺,涉及废纸造纸尾水中水回用处理领域,采用“预处理+双膜法+MVR蒸发结晶”工艺组合,包含废纸造纸尾水预处理、双膜处理、MVR蒸发结晶处理以及污泥处理四部分,大幅度降低废纸造纸尾水的COD、电导率、TDS/全盐量、浊度、硬度等指标,处理过程产生的中水可全部回用至各个生产车间,实现废纸造纸尾水的全部回用不外排,提高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废纸造纸尾水的中水回用及超低排放工艺。
背景技术
截至2020年,中国废纸回收率和利用率已分别增长至46.5%和54.9%,废纸浆年产量接近5400万吨,其消耗量占中国国产纸浆消耗量的72.9%。废纸作为二次纤维回用于造纸企业生成再生纸,其制浆能耗、化学品消耗和污水污染负荷远低于原纤维木浆,对比传统植物纤维还能节约用水和能源50%以上,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进一步促进了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废纸造纸污水具有处理工艺的逐渐成熟、工艺用水水质要求较低等背景,废纸造纸企业在造纸行业率先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水封闭循环回用这一目标变得可行。同时,部分省份开始结合区域实际环境容量在原版《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上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制浆造纸工业排污标准,限定各污染指标的年排放总量。传统废纸造纸污水经污水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建立中水循环回用系统对部分水体实现回用处理,然而很少有废纸造纸企业实际开展污水零/超低排放工程。废纸造纸污水的零排放可以降低吨纸新鲜水用水量至1.5m3,减少相关排污等费用的缴纳,同时新鲜水用量的减少还能提高白水温度,使得网布滤水率上升,压榨后的干度提高,从而降低干燥能耗等。未来几十年,面临着国家对造纸行业制定逐渐严苛的环保政策和标准规范,废纸造纸零排放工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开发一种废纸造纸尾水的中水回用及超低排放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纸造纸尾水的中水回用及超低排放工艺,建立中水回用系统来进一步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经处理后最终出水的COD、电导率、TDS/全盐量、浊度、硬度等指标大幅度降低,出水满足车间生产用水水质要求。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
废纸造纸尾水的中水回用及超低排放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一工段预处理: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造纸尾水首先自流至一工段均质池进行尾水的均质均量处理;均质池出水送至一工段澄清池,先后投加NaOH、Na2CO3、PAFC、APAM和H2SO4,去除尾水硬度、碱度和SS等;澄清池出水进入一工段快滤系统,截留水中SS、部分细菌、微生物等;一工段快滤出水进入一工段双膜处理工段。
(2)一工段双膜处理:一工段预处理系统出水先后进入一工段超滤膜过滤系统和一工段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中,一工段超滤膜能去除大部分的SS、胶体及微生物;一工段反渗透膜截留水体中97%以上的阴阳离子,完成造纸尾水的脱盐和一级提浓。
(3)二工段预处理:一工段反渗透浓水进入二工段均质池进行均质均量处理;均质池出水送至二工段澄清池,先后投加NaOH、Na2CO3、PAFC、APAM和H2SO4,降低浓水的硬度、碱度和SS等;澄清池出水进入二工段快滤一系统,进一步去除水中SS;二工段快滤一出水先后进入二工段臭氧接触氧化池和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通过臭氧接触氧化使有机大分子断键提高可生化性,活性炭载体生物膜反应进一步降解反渗透浓水的COD;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进入二工段快滤二系统去除SS,二工段快滤二出水进入二工段双膜处理工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6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