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温拌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6515.7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2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达瓦扎西;陈先勇;战琦琦;刘涛;何兆益;田浩;余乐;慕海瑞;杜姣姣;高豪;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重交再生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36 | 分类号: | C04B24/36 |
代理公司: | 重庆乾乙律师事务所 50235 | 代理人: | 侯懋琪;李剑锋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中***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再生 沥青 混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温拌再生剂,将新沥青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所占质量百分比记为A,将老化沥青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所占质量百分比记为B,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拌再生剂由温拌组分和再生组分组成,所述温拌组分与再生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a:b,其中a=(A+B)×0.0214,b=B×0.07。还提供一种上述温拌再生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温拌再生剂对公路进行养护再生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温拌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沥青路面常见的再生方式主要有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和全深式再生五种。其中,厂拌热再生技术由于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灵活精确、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被国内普遍采用。但厂拌热再生技术仍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而且由于再生温度高,回收路面材料中的老化沥青容易二次老化,所以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回收路面材料的掺量低,其中的老化沥青利用率低,再生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温拌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处理时能耗高、污染大、回收的老化沥青利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温拌再生剂,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包括新沥青和老化沥青,将新沥青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所占质量百分比记为A,将老化沥青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所占质量百分比记为B,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温拌再生剂由温拌组分和再生组分组成,所述温拌组分与再生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a:b,其中a=(A+B)×0.0214,b=B×0.07;所述温拌组分为油酸二乙醇酰胺;所述再生组分包括的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数为:植物沥青69.96份,环烷油13.82份,环氧大豆油11.91份,抗剥落剂2.18份,抗氧剂1010为2.13份。
还提供一种针对上述温拌再生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搅拌机里加入温拌组分,在温度40℃的条件下以600r/min的转速搅拌3-5min;
2)将温度逐渐升至60℃,将以下原料组分植物沥青、环烷油、、环氧大豆油、抗剥落剂和抗氧剂1010顺次加入搅拌机内,每添加一种原料组分即以900r/min的转速搅拌10-15min,然后再添加后一原料组分;
3)继续搅拌至混溶物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现有技术中,从节约成本出发,对路面的养护通常需要对回收路面材料进行再生处理,回收路面材料的主要成分为老化沥青和集料,再生处理的过程会对回收路面材料以及新加入的沥青、集料进行拌合处理,其过程中,还会加入再生剂来恢复老化沥青的路用性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热再生处理过程中的拌合温度较高,老化沥青容易二次老化,直接降低了回收路面材料的参配比例,导致回收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低,路面养护再生的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拌合温度高(通常在160℃),不仅能耗高,而且各个组分在较高的温度下产生的苯并(a)芘(BaP)、多环芳香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较高,严重污染环境。
本发明中,温拌组分中的油酸二乙醇酰胺属于亲油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沥青自身粘聚性、提高沥青延度以及改善沥青与集料间相容性,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再生组分中的植物沥青主要作用是改善老化沥青的流变特性,而且植物沥青中含有大量的高级脂肪酸还能够起到润滑沥青的作用,环烷油和环氧大豆油的主要作用是补充沥青老化后缺失的轻质油分、增加沥青的塑性;上述温拌组分和再生组分的结合,相互作用,能显著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降低到140℃),大大降低了由于高温造成的沥青二次老化,可明显提高回收路面材料的参量,提高其利用率,降低路面再生养护成本;同时,拌合温度降低不仅降低了能耗,还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而在再生剂中采用植物沥青代替现有技术的矿物沥青,也进一步降低了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重交再生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重交再生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6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