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板桩围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86123.0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62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丁寿;曾政敏;邹永芳;方春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5/04;E02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秦溪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围护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板桩围护结构,涉及钢板桩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板体,板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联动部,联动部包括第一联动部以及第二联动部,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对称设置,相邻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时第一联动部与第二联动部相连接,第二联动部设置有连接条,第一联动部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相对两侧侧壁槽壁分别滑动连接有抵紧块,第一联动部设置有驱动弹簧,上下相邻抵紧块相向侧分别设置有密封件,连接条远离第二联动部一侧设置有阻挡柱,位于最上方的两个抵紧块分别倾斜开设有引导面,连接条底部分别倾斜开设有推动面,第一联动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本申请能够提升钢板桩围绕形成板墙的防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板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板桩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钢板桩是一种边缘带有弯折结构形状的联动装置,相邻钢板桩的联动装置之间可以相互卡和,形成一种连续紧密的挡土或者挡水墙的钢结构体,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通常通过钢板桩进行围堰。
参见图1,一种钢板桩结构,包括板体1,板体1的两侧设置有弯折结构的联动部2。围护前需要先确定围护轨迹,围护时通过压板机将板体1从板墙的一角开始逐块打设,直至围拢形成板墙,并且相邻板体1之间的联动部2相互卡和。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围堰时板体1可能出现轻微晃动,使得相邻板体1的联动部2之间可能出现缝隙,影响围绕形成板墙的防水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钢板桩围绕形成板墙的防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板桩围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板桩围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板桩围护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联动部以及第二联动部,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对称设置,相邻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时所述第一联动部与第二联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部朝向板体一侧设置有连接条,所述第一联动部开设有板体拼接时供连接条上下滑动且底部封闭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相对两侧侧壁槽壁分别滑动连接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有多个且沿连接条滑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联动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抵紧块抵接连接条的驱动弹簧,上下相邻所述抵紧块相向侧分别设置有密封件,所述连接条远离第二联动部一侧设置有限制连接条脱离连接槽的阻挡柱,位于最上方的两个所述抵紧块分别倾斜开设有用于引导连接条滑入的引导面,所述连接条底部分别倾斜开设有相对抵紧块相互远离时推动抵紧块挤压弹性驱动件的推动面,所述第一联动部设置有上方抵紧块相互远离时驱动下方相邻抵紧块相互远离的驱动组件,上方所述抵紧块抵接连接条时下方相邻两个抵紧块相互远离至顶部抵接相应推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将第一板体通过压板机压入地面,接着再通过压板机进行第二板体的按压,使得待按压第二板体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板体的连接部相抵接,并且使得第二板体的连接条以及阻挡柱滑动在连接槽内。施工完成后抵紧块抵接在连接条上,提升第一联动部与第二联动部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并且抵紧块通过驱动弹簧推动,当板体向下按压出现摆动带动连接条倾斜时,抵紧块能够适应连接条的状态,通过驱动弹簧保持抵紧块抵接连接条的状态,有利于提升板体施工后形成板墙的防水性能。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块以及连接块,所述驱动块设置于抵紧块底部,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抵紧块顶部,所述驱动块位于连接块远离连接槽槽壁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块滑入安装槽时,通过驱动块与连接块相抵接,使得抵紧块带动下一相邻抵紧块运动。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为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抵紧块顶部以及底部,上下相邻所述抵紧块的密封条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上下相邻抵紧块之间通过密封条实现密封,有利于降低水流通过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6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