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防潮器材箱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2633.0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5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李书阳;程文播;高若妍;李正超;付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00 | 分类号: | B65D25/00;B65D81/20;B65D81/26;F16K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贺杰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防潮 器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防潮器材箱,属于器材箱领域,主体内部设有存储空间,抽气阀安装于主体外表面,阀体的延伸部以及抵触台均从阀座延伸而出,抵触台与延伸部之间形成抽气接口,阀座设有工作孔,工作孔与存储空间连通,活塞的限位端以及抵触端分别固定于连接杆两端,弹性件套设于连接杆并且两端分别与限位端以及工作孔端部抵触,弹性件的弹力使抵触端与抵触台抵触使抽气阀关闭,当抽气接口与抽气设备连接抽气时,活塞的抵触端受负压与抵触台分离,抽气设备抽取存储空间内的气体及水汽,当器材箱内部气压达到预设气压后,抽气设备停止工作,弹性件的弹力使活塞的抵触端与抵触台抵触使抽气阀关闭,器材箱内维持预设气压并保持干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材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防潮器材箱。
背景技术
器材箱是用于存放和携带各类器械、物资的重要工具,可靠的器材箱应为其所装载的器械或物资提供充足的防护,其抗振抗冲击、防水防潮等各项性能均应满足其工作环境下的防护要求。目前市面上的防水防潮器材箱普遍采用通过外力压紧橡胶密封圈的方式实现箱内空间的水密性和气密性,但使用此种方式的器材箱在关盖并锁紧后,其内部仍不可避免地留有与其容量相当的空气,而这些残余空气中所包含的水蒸气不仅会被箱内所装载的器材或物资吸收,还可能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反复结露和蒸发,这些现象会对箱内存放的器材物资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使用器材箱保存贵重器械或物资时,应对箱内残余空气中包含的水汽进行处理。
为达到这一目的,常使用各类干燥剂吸收箱内残留空气中的水蒸气,但一方面干燥剂作为一次性用品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了额外的耗材成本,另一方面干燥剂本身会占用一部分的箱内容积,降低了器材箱的装载能力。除干燥剂防潮外,电动除湿设备也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防潮保存方法,此类设备通过过滤或充氮等方式快速排出其内部空间中的水汽,通常还支持根据需求调整内部空间的湿度以满足不同的防潮要求,但此类设备需要长期连接电源、气源使用,并且通常具有较大的尺寸,其使用成本较高且并不适用于空间紧凑或供电和供气不便的场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被自动抽至恒定气压的真空防潮器材箱。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真空防潮器材箱,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有存储空间,所述真空防潮器材箱还包括抽气阀,所述抽气阀安装于所述主体外表面,所述抽气阀包括阀体、活塞以及弹性件,所述阀体包括阀座、延伸部以及抵触台,所述延伸部以及所述抵触台均从所述阀座延伸而出,所述抵触台位于所述延伸部内,所述抵触台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抽气接口,所述阀座设有工作孔,所述工作孔与所述存储空间连通,所述抵触台设有通孔,所述活塞包括限位端、连接杆以及抵触端,所述限位端以及所述抵触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两端,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工作孔以及所述通孔中,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端以及所述工作孔端部抵触,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抵触端与所述抵触台抵触进而使所述抽气阀关闭,当所述抽气接口与抽气设备连接抽气时,所述活塞的抵触端受负压与所述抵触台分离,抽气设备抽取所述存储空间内的气体至指定真空度。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设有固定孔,所述阀体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于所述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防潮器材箱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主体以及所述阀座之间使所述阀座与所述主体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防潮器材箱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抵触端以及所述抵触台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使所述抵触端与所述抵触台抵触时能够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设有抽气孔,所述工作孔与所述抽气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防潮器材箱还包括卸压阀,所述卸压阀安装于所述主体以便于所述主体打开时泄压。
进一步的,所述卸压阀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配合杆、凸台以及旋钮,所述旋钮以及所述配合杆分别位于所述凸台两侧,所述配合杆与所述主体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2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