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管插管专用防护口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9739.5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1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步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27/00;A41D31/02;A41D31/30;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1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插管 专用 防护 口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专用防护口罩,包括一体结构口罩本体(1),在口罩本体(1)中上部设有口罩开口空间(3),在口罩开口空间(3)下部设有开口固定贴(5),在开口固定贴(5)下部设有气管插管固定口(6),气管插管固定口(6)设有齿状突起(12),在口罩开口空间(3)两侧分别设有鼻梁压条一(2)与鼻梁压条二(4),鼻梁压条一(2)与鼻梁压条二(4)能与鼻梁贴合,在口罩本体(1)两侧各设有面颊固定贴(7)和耳带(8),将面颊固定贴(7)固定于患者面颊部,将耳带(8)戴至耳部外端。该气管插管专用防护口罩透气性好,有效阻隔微生物、病毒和细菌颗粒,有效双重固定口罩,降低口罩脱落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插管专用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在新冠疫情爆发这一特殊时期,在医院里无论患者还是陪护人,均需佩戴口罩,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目前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防护口罩常用的方法是将防护口罩轻轻覆盖于患者气管插管管壁旁,这样的防护方法具有以下缺陷:一是并未有效阻隔传染性微生物、病毒、细菌颗粒,增加患者患呼吸道疾病的机率;二是口罩未能固定妥当,患者挪动时口罩就会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专用防护口罩,克服现有的气管插管患者使用的防护口罩普遍存在的不能有效固定以及易于增加患者患呼吸道疾病的机率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气管插管专用防护口罩包括一体结构口罩本体, 在口罩本体中上部设有口罩开口空间,在口罩开口空间下部设有开口固定贴,在开口固定贴下部设有气管插管固定口,气管插管固定口设有齿状突起,在口罩开口空间两侧分别设有鼻梁压条一与鼻梁压条二, 鼻梁压条一与鼻梁压条二能与鼻梁贴合,在口罩本体两侧各设有面颊固定贴和耳带,将面颊固定贴固定于患者面颊部,将耳带戴至耳部外端。
进一步,口罩本体分为四层,由内至外分别为无纺布层一、活性炭布层、抗菌层和无纺布层二。
进一步,面颊固定贴分为三层,由内至外分别为无纺布层,有胶层,无胶层。
进一步,耳带为棉质材质。
进一步,气管插管固定口为硅胶材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带来的技术效果是:该气管插管专用防护口罩透气性好,亲肤性佳,有效阻隔微生物、病毒和细菌颗粒,预防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降低了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保护。而且由于口罩末端设置有棉质耳带,有效双重固定口罩,使固定更加牢固不易移位,降低口罩脱落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开口固定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管插管固定口的结构示意图;
1—口罩本体,2—鼻梁压条一,3—口罩开口空间,4—鼻梁压条二,5—开口固定贴,6—气管插管固定口,7—面颊固定贴,8—耳带,9—撕开端,10—无胶层,11—有胶层粘贴面,12—齿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3所示,该气管插管专用防护口罩包括一体结构口罩本体1, 在口罩本体1中上部设有口罩开口空间3,在口罩开口空间3下部设有开口固定贴5, 使用开口固定贴5将口罩开口空间3闭合,在开口固定贴5下部设有气管插管固定口6,气管插管固定口6设有齿状突起12,起到有效固定气管插管的作用,通过口罩开口空间3可将气管插管顺利放入气管插管固定口6内,在口罩开口空间3两侧分别设有鼻梁压条一2与鼻梁压条二4, 鼻梁压条一2与鼻梁压条二4能与鼻梁贴合,在口罩本体1两侧各设有面颊固定贴7和耳带8,将面颊固定贴7固定于患者面颊部,将耳带8戴至耳部外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9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