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阻水胶及复合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76900.3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秦殊刚;李连喜;许子豪;马晓睿;韦玮;刘秋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六0九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00 | 分类号: | C09J1/00;C09J163/00;C09J127/12;C09J11/04;H01B7/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王铭珠;柯宏达 |
地址: | 301799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水胶 复合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型阻水胶及复合电缆,涉及海洋电缆技术领域,以提高该电缆的纵向阻水性能。所述复合型阻水胶,包括质量比为1:1的A组分和B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的组成为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水性氟碳乳液树脂、硅烷防水剂、偶联剂和助剂、其余为水,所述B组分包括硅酸盐水泥和填料。所述复合电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复合型阻水胶。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阻水胶用于深海设备的电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阻水胶及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由于深海的特殊环境,对深海设备的中的电缆具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深海设备中常使用普通电缆,但由于普通电缆不能适应深海的高水压环境,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更严重的会导致海水进入到电缆内部腐蚀电缆,从而造成电缆报废甚至损坏与电缆连接的深海设备。
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深海环境的,能实现良好的纵向阻水效果的阻水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阻水胶及复合电缆,用于深海设备的电缆中,以提高该电缆的纵向阻水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阻水胶,包括质量比为1:1的A组分和B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的组成为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水性氟碳乳液树脂、硅烷防水剂、偶联剂和助剂、其余为水,所述B组分包括硅酸盐水泥和填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阻水胶包括质量比为1:1的A组分和B组分,经过反复的配比调试,只有当A组分和B组分质量比为1:1时,该复合型阻水胶的防渗水性能达到最优的状态,同时兼顾了复合型阻水胶的成本和环保性。在此基础上,以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为主的A组分配以水性氟碳乳液树脂为成膜材料。其中,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作为主要材料,具有粘结力强和耐化学试剂性能好等优点,且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能增强复合型阻水胶的抵御水、离子渗入的能力,从而提高复合型阻水胶的防水渗透能力。此外,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还能增加复合型阻水胶的强度、提高其附着力、改善其流变性能,从而增加复合型阻水胶的粘稠度,保证当该复合型阻水胶用于大面积填充时不易流淌。
水性氟碳乳液树脂是特种丙烯酸酯类、特种氟树脂共聚物阴离子型乳液,作为复合型阻水胶的主要成膜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水性、耐污染性和耐化学品性,可以用来调节复合型阻水胶的软硬程度,提高复合型阻水胶的固化速度,使得当该复合型阻水胶应用在复合电缆中时,可以保证速干和大面积填充时不易流淌。且水性氟碳乳液树脂中没有有机溶剂,对人体没有危害,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通过在A组分中加入水性氟碳乳液树脂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型阻水胶的附着力、防水渗透能力、耐候性、耐盐雾性和耐久性,大大延长复合型阻水胶的使用寿命。
硅烷防水剂的分子结构中的硅醇基可以与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反应,在复合型阻水胶的表面及内部生成不溶性的防水高分子化合物,即网状的有机硅树脂膜,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复合型阻水胶的防水渗透能力,同时具有微膨胀,增加密实度的功能。当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阻水胶应用在复合电缆中时,可以保证复合型阻水胶在复合电缆中填充的密实性,以及良好的纵向阻水性能。
B组分是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的无机材料粘接剂,从微观角度考虑,通过添加偶联剂和助剂,可以使A组分材料和B组分材料的界面偶联起来,改善了B组分中的硅酸盐水泥和填料在A组分中的混合分散效果,使得A组分和B组分可以充分混合在一起,使得复合型阻水胶的防水渗透能力更加均匀。同时,从宏观角度考虑,通过硅酸盐水泥将A组分中的各个物质可以充分的粘结在一起,提高了复合型阻水胶的界面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复合型阻水胶的附着力和粘接强度,且填料的加入提高了复合型阻水胶的强度与整体的致密性,降低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六0九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六0九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6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