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容器组的解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74795.X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3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袁晓阳;孙政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803 | 分类号: | H04L41/0803;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容器 管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容器组的解耦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金融技术领域。该用于容器组的解耦管理方法包括:配置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在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中定义有操作属性和容器属性,操作属性包括删除操作,容器属性包括禁止运行的边车容器镜像列表;接受针对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调整请求;匹配至少一个容器组与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根据匹配出的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从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中删除禁止运行的边车容器镜像列表中的边车容器镜像的配置;根据调整后的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创建至少一个容器组,以在至少一个容器组中实现业务容器与边车容器的解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容器组的解耦管理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科技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组的解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Kubernetes是用于自动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的开源系统。它将组成应用程序的容器组合成逻辑单元,以便于管理和服务发现。Kubernetes以Pod为基本调度编排单位,1个Pod中可包含1个或多个容器。Pod中一般包含业务容器和一个或多个边车容器,边车容器用于完成日志采集、流量负载等功能。目前,若需升级边车容器,如日志采集或流量负载程序升级,各个业务系统需各自完成边车容器升级。而在实际应用中,同家公司中技术架构相对统一,公司内部多个业务系统配置的边车容器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将边车容器升级相对于业务容器独立出来,从而实现业务系统对边车容器升级无感、边车容器与业务容器的解耦管理。
为实现业务容器与边车容器的解耦管理,业界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阿里云开源了OpenKruise组件库,其中的SideCarSet组件可实现边车容器的自动注入;开源软件Istio也实现了Envoy边车容器到业务容器的自动注入。然而,上述方法都仅实现了边车容器的注入,但没有实现Pod中已有边车容器情况下如何禁止边车容器运行的功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容器组的解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可以实现Pod中已有边车容器情况下禁止边车容器运行的方法,在相同禁用需求的Pod数量巨大时,提升了禁用的效率和稳定性,进一步完善边车容器的解耦管理。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容器组的解耦管理方法,所述容器组包括业务容器和边车容器,所述方法包括:配置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其中,在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中定义有操作属性和容器属性,所述操作属性包括删除操作,所述容器属性包括禁止运行的边车容器镜像列表;接受针对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调整请求;匹配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与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根据匹配出的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其中,所述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中删除所述禁止运行的边车容器镜像列表中的边车容器镜像的配置;根据调整后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创建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以在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中实现业务容器与边车容器的解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配置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包括:定义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的操作属性、容器属性、名称空间属性和标签属性,其中,所述名称空间属性包括与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匹配的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名称空间,所述标签属性包括与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匹配的至少一个容器组的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匹配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与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包括:匹配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的名称空间属性与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名称空间,获取匹配成功的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匹配获取到的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的标签属性与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的标签,获取匹配成功的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匹配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与所述边车容器自定义控制器包括:若没有匹配成功,则不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的定义,并创建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47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