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雷罐自动折铁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3917.3 | 申请日: | 202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2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玉;沈国振;王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谱诚泰迪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12 | 分类号: | B22D41/12;B22D4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雷 自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冶金自动控制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鱼雷罐自动折铁控制方法。包括:在鱼雷罐上部或侧部设置多个远红外热像仪,用于获取对鱼雷罐罐口位置变化状态和铁流变化形态的实时监控视频和图像。基于这些图像数据,能够实现进一步数据分析,以用于对鱼雷罐倾翻一级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实现鱼雷罐折铁的自动化操作。本发明能实现对鱼雷罐折铁过程自动控制,提高效率;基于本发明的控制过程,折铁操作内容可复制、可追溯,安全性高;本发明可以减少折铁操作中的人工参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与操作危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鱼雷罐自动折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鱼雷罐是从高炉到转炉之间运送铁水常用的运输工具,其外形类似鱼雷因此得名,这种外形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具有安全、保温等有利优势,因此在钢铁厂中广泛应用。鱼雷罐安装固定在火车上,行驶于专属火车道。当到达出铁位,由人工手动安装控制鱼雷罐体转动的电机接电装置。符合出铁条件后,控制室操作人员利用鱼雷罐倾翻一级系统小角度倾动鱼雷罐炉体,铁水通过罐口注入铁水包里。出铁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在控制室通过观察窗口观察出铁的铁流宽度、角度、铁包铁水重量等综合情况,但需要同时有操作人员在现场通过手柄不断调节鱼雷罐启停和旋转速度,避免倾炉转动太快或太慢而导致铁流偏离铁包或倒在外面。当铁包中的铁水达到预定重量后,将罐体摇至零位。利用钢包台车运行一级系统控制钢包台车驶出出铁位,完成一次出铁。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以人工方式进行鱼雷罐折铁的操作,在劳动者保护、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具备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装置和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使用鱼雷罐自动折铁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因人工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提高折铁效率,改善工人的操业环境,并成为智能化工厂中的重要一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鱼雷罐自动折铁控制方法。
为解决人工折铁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鱼雷罐自动折铁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是基于鱼雷罐自动折铁控制装置而实现的;该鱼雷罐自动折铁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鱼雷罐车上用于实现鱼雷罐倾倒铁水操作的倾翻一级系统,还包括鱼雷罐口状态监测模块、铁流状态监测模块、铁水包液位监测模块、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其中,
所述鱼雷罐口状态监测模块,包括用于监测鱼雷罐罐口位置变化状态的第一远红外热像仪;铁流状态监测模块,包括用于监测折铁过程鱼雷罐的铁流持续状态的第二远红外热像仪;铁水包液位监测模块,包括用于监测折铁过程中铁水包液面变化状态的第三远红外热像仪;
所述第一远红外热像仪、第二远红外热像仪、第三远红外热像仪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至工业控制计算机;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至鱼雷罐倾翻一级系统和工业控制计算机;
所述鱼雷罐自动折铁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安装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折铁自动控制软件模块,向鱼雷罐倾翻一级系统发送控制命令,准备向位于折铁工位的铁包内折铁;
(2)鱼雷罐口状态监测模块的第一远红外热像仪,实时获取鱼雷罐罐口的图像,并传送给工业控制计算机;折铁自动控制软件模块根据对远红外热成像数据的分析,由罐口中心高度位置变化情况判断倾罐动作是否正在进行,且倾罐方向是否正确;如是则执行后续操作,否则就停止倾罐,并发出异常预警;
(3)折铁自动控制软件模块根据对第二远红外热像仪获取的远红外热成像数据的分析,判断是否监测到倾罐后首次出现铁流;如监测到铁流出现,则立即停止倾罐并转为抬罐动作,直至罐口流出的铁流消失;通过该方式验证鱼雷罐倾翻一级系统能正常执行倾罐和抬罐动作,预防意外发生;如操作均正常则继续后续操作,否者停止倾罐和抬罐动作,并发出异常预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谱诚泰迪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谱诚泰迪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3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