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风装置控制方法、控制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73463.X | 申请日: | 2022-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4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宝;赵中宣;孔令波;成汝振;郝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F24F11/64;F24F11/80;F24F11/61;F24F11/74;F24F11/88;F24F11/30;F24F110/10;F24F11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陈敏 |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装置 控制 方法 设备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属于空调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风装置控制方法、新风装置控制设备、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在供暖、太阳辐射以及居家做饭等多重作用下导致冬季室内达到较高温度,从而造成用户不舒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通过实时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当室内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室外温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新风装置执行开启操作。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冬季产生过高的室内温度,从而给用户营造更舒适的居家环境,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风装置控制方法、新风装置控制设备、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风空调是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利用离心风扇,实现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从而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多北方城市在冬季暖气供应充足,而且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都选择开通暖气,追求舒适的居家环境,但是很多开暖气的家庭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在太阳很好的的时候,太阳辐射加上暖气、居家做饭等多重作用下,室内温度能达到三十度左右,过高的温度反而会让人烦躁不安,带来相反的体验,同时如果开窗太大会带来很明显的气流温度反差,开窗太小也只会在局部降温。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新风装置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在供暖、太阳辐射以及居家做饭等多重作用下导致冬季室内达到较高温度,从而造成用户不舒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当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执行开启操作。
在上述新风装置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执行开启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当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或,实时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以及实时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上述新风装置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当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执行开启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新风装置以第一新风开启量开启;
控制所述新风装置以所述第一新风开启量运行,当所述新风装置以所述第一新风开启量运行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后,若所述室内温度满足第一室内温度阈值,则关闭新风功能,否则,控制所述新风装置继续以所述第一新风开启量运行,以此循环,直到所述室内温度满足所述第一室内温度阈值时关闭新风功能。
在上述新风装置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当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新风装置执行开启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所述新风装置以第一新风开启量开启;
S2、控制所述新风装置以所述第一新风开启量运行,当所述新风装置以所述第一新风开启量运行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后,若所述室内温度满足第一室内温度阈值,则关闭新风功能,否则,执行步骤S3;
S3、控制所述新风装置以第二新风开启量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3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