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2139.6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1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兰;汪梦婷;唐军荣;蔡年辉;陈诗;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石磊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氮磷配施 提高 云南 苗木 萌蘖 能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种子;采集云南松球果,晾晒、风干,待球果开裂取出球果中的种子;2)播种、移栽;用点播方式播种于苗床,等种子萌发结束后移栽,以营养盆作为盆栽容器;3)施肥;肥料为氮肥和磷肥,其中氮肥为尿素,含氮量为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为12%,施用量为氮为0‑0.8g/株,磷为0‑1.6g/株,按试验设计将肥料配成水溶液;提高了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提高云南松苗木去顶萌蘖穗条的数量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木种质培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云南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植物,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和生态树种,对分布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的逆向选择导致优良种质资源匮乏,遗传改良工作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但过去以有性改良途径为主,存在生长周期长、后代分化大等局限性,而有性创造与无性利用相结合的遗传改良途径可加速云南松遗传改良的进程,目前云南松无性利用方面存在技术瓶颈,其中高产、优质穗条的生产是实现无性利用的关键所在。本发明以云南松苗木作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氮磷添加施肥研究,为提高云南松苗木去顶萌蘖穗条的数量和质量提供解决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培育方法,以云南松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氮磷配方施肥研究,提高了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为提高云南松苗木去顶萌蘖穗条的数量和质量提供解决途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种子;采集云南松球果,晾晒、风干,待球果开裂取出球果中的种子;
2)播种、移栽;用点播方式播种于苗床,等种子萌发结束后移栽,以营养盆作为盆栽容器;
3)施肥;肥料为氮肥和磷肥,其中氮肥为尿素,含氮量为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为12%,施用量为氮为0-0.8g/株,磷为0-1.6g/ 株,按试验设计将肥料配成水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栽培基质用腐殖质土与苗圃土按2:1的比例进行配置。
优选的,所述步骤2)之后,选择一年生云南松盆栽苗进行去顶促萌。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将肥料配成水溶液,去顶后,每7天喷 1次喷洒在盆栽容器土壤中,共喷5次。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氮磷配方施肥,提高了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提高云南松苗木去顶萌蘖穗条的数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先采集云南松球果,晾晒、风干,待球果开裂取出球果中的种子,用点播方式播种于苗床,等种子萌发结束后选择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幼苗移栽,以营养盆作为盆栽容器,栽培基质用腐殖质土与苗圃土按 2:1的比例进行配置。苗期管理同常规的育苗管理,选择生长较为一致的一年生云南松盆栽苗进行试验研究。
对一年苗木,试验所用的肥料为氮肥和磷肥。其中氮肥为尿素(含氮量为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为12%),施用量为氮为0-0.8g/ 株,磷为0-1.6g/株,按试验设计将肥料配成水溶液,去顶后,每7天喷1次喷洒在盆栽容器土壤中,共喷5次。
表1外源性氮磷添加根系施肥试验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2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