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增强Transformer的图像盲去噪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5938.0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0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田春伟;郑梦华;张璇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T3/40;G06T7/11;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增强 transformer 图像 盲去噪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增强Transformer的图像盲去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噪声图像分割为若干图像块;
S2、构建基于增强Transformer的去噪网络,通过残差学习操作、连接操作和注意力机制等操作融合去噪网络中的卷积层、动态卷积层和增强Transformer模块的特征;
S3、将S1中分割后的噪声图像块输入步骤S2构建好的去噪网络中,获得去噪网络输出的图像块,把同一张图像的图像块拼接起来,得到一张干净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强Transformer的图像盲去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去噪网络包括8层结构,具体为:
第1层、第2层和第3层均由卷积层和激活函数ReLU组成;第4层和第5层均由动态卷积层和激活函数ReLU组成;第6层为增强Transformer模块,第7层由卷积层和激活函数ReLU组成;第8层由卷积层组成;其中,第1层和第8层卷积层中的卷积核大小为3×3,第2层、第3层和第7层卷积层中的卷积核大小为5×5;第3层、第5层和第6层的输出通过残差学习操作、连接操作、注意力机制等操作进行特征融合后,作为第7层的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增强Transformer的图像盲去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卷积层具体为:
先通过池化操作将输入特征从C×M×M压缩至C×1×1,再通过两个1×1的卷积层将C×1×1大小的特征压缩至4×1×1,C表示特征的通道数,再通过SoftMax函数计算出4个权重;随后,通过4个卷积核乘以对应的权重求和,得到最终的卷积核,即为动态卷积层的卷积核;动态卷积层的卷积操作和卷积层的卷积操作相同,具体如下:
w1,w2,w3,w4=softmax(con1×1(ReLU((conv1×1(P(inputdynamic)))))
Kdynamic=w1Kcomm1+w2Kcomm2+w3Kcomm3+w4Kcomm4
Outdynamic=fdynamic(inputdynamic)
其中,w1,w2,w3,w4分别为四个卷积核对应的权重,Kdynamic为动态卷积核;inputdynamic为输入特征,Outdynamic为输出特征;P(*)为池化操作;Conv1×1(*)为1×1的卷积层,ReLU(*)为ReLU激活函数,softmax(*)为SoftMax函数,Kcomm1,Kcomm2,Kcomm3,Kcomm4分别表示四个卷积核;fdynamic表示卷积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增强Transformer的图像盲去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Transformer模块包括编码器Block1和解码器Block2,编码器Block1和解码器Block2均设置5层;增强Transformer模块的输入和第1层、第2层以、第3层及第4层编码器Block1的输出通过残差学习操作进行特征融合,融合后的特征作为第5层编码器的输入;第5层编码器Block1的输出作为第1层解码器Block2的输入;此外,第5层编码器Block1的输出还以Memory的方式输入到所有解码器Block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59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皮膜的含镁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软骨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基于Transformer+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商品销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 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自然场景文字识别方法
- 一种深度Transformer级联神经网络模型压缩算法
- 点云分割方法、系统、介质、计算机设备、终端及应用
- 基于Transformer的中文智能对话方法
- 一种基于改进Transformer模型的飞行器故障诊断方法和系统
- 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机器翻译模型优化方法
- 基于Transformer和增强交互型MPNN神经网络的小分子表示学习方法
- 基于U-Transformer多层次特征重构的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 基于EfficientDet和Transformer的航空图像中的飞机检测方法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