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层储氢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4472.2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6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曲顺利;王敬奎;朱荣强;李玉忠;王江涛;鹿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5/06;F17C7/00;F17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层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层储氢装置和方法,包括:给氢单元、排氢单元及与所述给氢单元和所述排氢单元相连接的储氢设备;所述储氢设备由内向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金属层、高分子材料层、混凝土层和岩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所述高分子材料层的厚度<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所述岩层的厚度;所述储氢设备底部的混凝土层中还设置有至少3层金属网层,相邻所述金属网层间的垂直距离≤30mm。通过对储氢设备的结构进行设计,采用多种结构层,利用特定高分子材料的设计进一步解决了安全性能差的问题,具有地质要求低、可靠的气密性、储氢量大,投资低,环境安全、注采速度快、高循环能力、工作气体可高达库容的90%、采出气体不需要二次净化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层储氢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氢气的储存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和有机液体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是指在高压下,将氢气压缩,以高密度气态形式储存,具有成本较低、能耗低、易脱氢、工作条件较宽等特点,是发展最成熟、最常用的储氢技术。
如CN210601046U公开了一种防爆双层高压氢气储罐,其罐体由内罐和外罐组成,内外罐通过罐座连接为整体;内外罐之间的夹层内填充有抑爆剂,夹层设置有抑爆剂进口和抑爆剂出口;内罐通过管道与外罐连接并通至罐外,管道与夹层隔离。主要用于高压氢气的储存。可以有效防止高压氢气意外泄漏发生自燃和抑制气云爆炸。
CN111963884A公开了一种超高压储氢容器,包括双层筒体、设置在筒体两侧的盖体、用于连接双层筒体和两端的盖体的自紧式密封组件,所述双层筒体的内层用于抑制氢原子渗透,外筒体用于保证筒体强度,所述自紧式密封组件,所述双层筒体中的外筒体上开设有泄漏孔。优点在于:本申请通过设置双层结构,两层实现不同的效果,并且泄漏孔能在超过设定压强的情况下释放氢气,防止容器爆炸,该结构大大的增加超高压氢气储罐的安全性能
然而当前的储氢装置仍存在泄露爆炸隐患,安全性能较差,体积比容量低,无法实现大规模储氢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层储氢装置和方法,以解决目前储氢装置仍存在泄露爆炸隐患,安全性能较差,体积比容量低,无法实现大规模储氢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层储氢装置,所述岩层储氢装置包括:给氢单元、排氢单元及与所述给氢单元和所述排氢单元相连接的储氢设备;
所述储氢设备由内向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金属层、高分子材料层、混凝土层和岩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所述高分子材料层的厚度<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所述岩层的厚度;
所述储氢设备底部的混凝土层中还设置有至少1层金属网层;
所述金属网层≥2层时,相邻所述金属网层间的垂直距离≤30mm。
本发明提供的储氢装置,通过对储氢设备的结构进行设计,采用多种结构层,利用特定位置的高分子材料设计进一步解决了安全性能差的问题,具有地质要求低、可靠的气密性、储氢量大,投资低,环境安全、注采速度快、高循环能力、工作气体可高达库容的90%、采出气体不需要二次净化的优点。
本发明中,所述储氢设备底部的混凝土层中还设置有至少1层金属网层,例如可以是1层、2层、3层、4层、5层、6层、7层、8层和9层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中,相邻所述金属网层间的垂直距离≤30mm,例如可以是30mm、28mm、26mm、24mm、22mm、20mm、18mm、16mm、14mm、12mm、10mm、8mm、6mm、4mm或2mm等,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4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油管接头装置
- 下一篇:压力检测装置及压力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