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区域车联网云平台架构及车辆固定区域接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64315.1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0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蓝文良;周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1/4511;H04L41/042;H04L67/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联网 平台 架构 车辆 固定 接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区域车联网云平台架构及车辆固定区域接入方法,车联网云平台设置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业务服务系统和服务分发系统,所有服务分发系统使用同一个服务分发域名;其中一个区域为主服务区并设有服务分发管理系统;服务分发管理系统预定义车辆固定区域接入策略并下发给各个服务分发系统。车辆通过服务分发域名访问任一服务分发系统,服务分发系统根据车辆唯一标识ID结合预定义的接入策略,确定车辆对应的业务服务域名地址,并返回给车辆;车辆根据返回的业务服务域名地址,拼接上具体业务服务相对路径,访问具体的业务服务系统即可。本发明能够确保同一车辆任何时候登陆,接入的都是车联网云平台同一个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云平台服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区域车联网云平台架构及车辆固定区域接入方法,属于车联网云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车联网云平台发展到车辆接入量到达百万级、甚至千万级时,需要将云平台部署为多个区域,以提升云平台总体承载能力和规避单个区域基础设施故障导致大范围的服务中断问题。
车联网云平台为提升总体承载能力部署为多区域后,需要支持同一车辆固定接入同一个区域,以确保车辆可以利用会话、上下文缓存等来提升请求响应性能,同时规避车辆频繁在不同区域切换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申请号为201510549907.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服务器接入方法及装置,其在智能设备接入网络时,选择智能设备所属的地理区域内的服务器为该智能设备默认接入的服务器。该专利的核心思想是让智能设备就近接入所属地理区域服务器。目前使用同一个运营商物联网卡的网联车,所有流量都会先接入物联网中心,由物联网中心中转接入车企的车联网云平台,此时所有网联车的地理区域都为物联网中心所在区域,不适合使用就近接入所属地理区域服务器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区域车联网云平台架构及车辆固定区域接入方法,本发明能够确保同一车辆任何时候登陆,接入的都是车联网云平台同一个区域,即使在发生故障的时候也不会改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区域车联网云平台架构,车联网云平台设置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业务服务系统和服务分发系统,所有服务分发系统使用同一个服务分发域名;每个区域的业务服务系统具有对应的业务服务域名;其中一个区域为主服务区,在主服务区设有服务分发管理系统,服务分发管理系统与所有区域的服务分发系统连接;在服务分发管理系统中,预定义车辆固定区域接入策略并下发给各个区域的服务分发系统。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一种多区域车联网云平台车辆固定区域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车联网云平台部署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独立的互联网IP和独立的域名,并具有完整的业务服务系统;每个区域的业务服务系统具有对应的业务服务域名;
2)每个区域部署一个服务分发系统,每个服务分发系统有独立的互联网IP;所有服务分发系统使用同一个服务分发域名,通过智能DNS技术,支持解析服务分发域名指向任一区域的服务分发系统;
3)在车联网云平台多个区域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主服务区,在主服务区部署服务分发管理系统;在服务分发管理系统中,预定义车辆固定区域接入策略;策略确定后,实时下发给各个区域的服务分发系统;
4)车辆通过服务分发域名访问任一服务分发系统,服务分发系统根据车辆唯一标识ID结合预定义的接入策略,确定车辆对应的业务服务域名地址,并返回给车辆;
5)车辆根据返回的业务服务域名地址,拼接上具体业务服务相对路径,访问具体的业务服务系统,从而实现车辆接入车联网云平台固定区域。
步骤4)中,在车辆通过服务分发域名访问任一服务分发系统时,如果访问的服务分发系统出现故障,则自动随机访问其余的任一服务分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4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