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砖混类再生微粉泡沫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3785.6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崔宁;王凯;栾仲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2D17/18;C04B18/16;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砖混类 再生 泡沫 混合 料及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建筑垃圾回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砖混类再生微粉泡沫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砖混类再生微粉泡沫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泥6~10.5份,砖混类再生微粉4.5~9份,水6.5~8.5份,发泡剂0.013~0.030份。本发明提供的砖混类再生微粉泡沫混合料以砖混类建筑垃圾替代部分水泥作为一种主要组分,有效降低水泥使用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同时还为实际工程提供了一种价格低廉、流动度大、轻质且具有足够力学强度的回填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垃圾回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砖混类再生微粉泡沫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统计,建筑垃圾的总量占到了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国内外诸多学者针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每年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利用率仍不足10%。
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多以破碎除杂后的再生骨料作为基础应用产品,利用再生骨料生产各种混合料及其制品等。而在再生骨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为了保证生产环境要求,生产设备均配备除尘设备,除尘设备中收集的再生微粉颗粒粒径小,可以作为砂浆、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替代粉煤灰或矿粉等,降低砂浆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实现再生微粉的合理应用,同时缓解粉煤灰、矿粉的材料短缺现象。
再生微粉按照不同建筑垃圾种类可以分为混凝土类再生微粉和砖混类再生微粉。其中砖混类建筑垃圾以烧结砖瓦材料组分占比达30%以上,所生产的再生微粉称为砖混类再生微粉。目前针对混凝土类再生微粉的研究相对广泛,许多学者将混凝土类再生微粉部分替代水泥材料制备水泥胶砂或水泥胶凝材料。混凝土类再生微粉部分替代水泥材料制备的水泥胶砂或水泥胶凝材料强度高,更多的应用于在对混凝土砂浆工程强度需求高的环境中。而砖混类再生微粉化学组分、矿物组成、颗粒形貌、粒径尺寸、烧失量、活性均与混凝土类再生微粉存在明显差异。另外,由于建筑垃圾处置企业生产再生微粉建筑垃圾原料组分复杂,建筑垃圾收集过程中不可避免混入土、棉絮、塑料等,建筑垃圾处置线收尘得到的再生微粉中含有一定量土、棉絮和塑料。相比于室内破碎、加工、研磨、分选的再生微粉,收尘再生微粉的组分复杂,烧失量大,活性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砖混类再生微粉泡沫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砖混类再生微粉泡沫混合料为一种价格低廉,且具有足够力学强度的回填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砖混类再生微粉泡沫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6~10.5份,砖混类再生微粉4.5~9份,水6.5~8.5份,发泡剂0.013~0.030份。
优选的,所述水泥和所述砖混类再生微粉的质量比≤2.34。
优选的,所砖混类再生微粉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MgO 4.8~7.5份,CaO 7~9.1份,Fe2O3 3.4~4.4份,Al2O3 8.3~11.3份,SiO228.2~41.7份,SO3 0.24~0.31份,K2O 1.18~2.49份,Na2O 0.97~1.9份。
优选的,所述砖混类再生微粉的烧失量为5.9~11.8%;
优选的,所述砖混类再生微粉的粒度峰值为10~80μm;所述砖混类再生微粉的密度为2.45~2.65g/cm3;所述砖混类再生微粉的活性指数为50~70%;所述砖混类再生微粉中烧结砖瓦材料颗粒的质量百分含量≥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3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