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3505.1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6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蒋溥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勇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A01F12/18;A01F12/5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陈桂香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谷物 脱粒 组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固定部件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并随所述驱动轴转动;作业部件,位于所述固定部件的另一端,在所述作业部件的外表面具有若干个脱粒件,所述作业部件随所述固定部件转动而转动,使对接触所述作业部件外侧壁的谷物进行脱粒。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便于携带,且可利用作业区域现场的驱动装置作为动力源,驱动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工作,工作效率高,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及装置。
背景技术
脱粒机为收割机械,指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机械,主要指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根据作粮物的不同,脱粒机种类不同。如“打稻机”适用于水稻脱粒;用于玉米脱粒的称为“玉米脱粒机”等等。打稻机俗称“打谷机”,为最常见水稻脱粒机械。需要先将水稻收割以后,通过这种机械将水稻谷粒与茎秆分离。打稻机分为二类,一类依靠人力驱动,称为“人力打稻机”,为半机械化工具;将打稻机改为动力驱动,则称为“动力打稻机”。打稻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水稻收割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谷物脱粒机的种类也越多。但现有的谷物脱粒机没有良好的移动性能,不便于携带,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山区,相应的稻田开垦于山上,即“梯田”,机动车无法运输至山上,在进行相应的打稻操作时,往往需要多人将打稻机担负至山上相应位置进行操作,劳动强度极大,打稻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传统的脱粒机过于庞大造成作业不便携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及装置。
一种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包括: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固定部件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并随所述驱动轴转动;
作业部件,位于所述固定部件的另一端,在所述作业部件的外表面具有若干个脱粒件,所述作业部件随所述固定部件转动而转动,使对接触所述作业部件外侧壁的谷物进行脱粒。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底部设置有第一对接件,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安装固定,使驱动轴带动所述固定部件旋转。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底部及围绕所述底部的侧部,所述第一对接件包括在所述底部开设第一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周边的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使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固定部件的底部,所述若干个第二通孔用于限定所述固定部件相对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移动。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一侧部并围绕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对接件包括在所述接近驱动轴一端的侧部开设的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限定所述固定部件相对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移动。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作业部件一体成型。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作业部件一体成型便于作业人员作业前对上述便携式谷物脱粒组件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作业部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的另一端。
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作业部件可以可拆卸地与上述固定部件固定连接,这样,作业人员可以根据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的不同,更换不同规格的固定部件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作业部件通过卡扣的方式与所述固定部件固定。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粒部件为圆弧形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中该圆弧形结构的脱粒部件可以对易于剥离的谷物进行剥离,由于圆弧形结构对谷物的剥离受力比较均匀,且受力面比较广,这样对谷物的剥离的效率比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勇,未经张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3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