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3445.5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0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马逸雯;王毓晗;马正新;张伟;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H04B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传播 差异 接收 单元 联合 抗干扰 方法 | ||
1.一种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单元1和接收单元2的天线同时从自由空间接收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令接收单元1接收的信号为A路信号,接收单元2接收的信号为B路信号;
(2)将步骤(1)中的A路信号和B路信号下变频至适合采样的频段;
(3)使用同一时钟,对步骤(2)下变频后的A路和B路信号进行采样,采样间隔为T秒;
(4)比较A路和B路采样信号之间的延时,估算A路时延调整值N1和B路时延调整值N2;
(5)将A路采样信号延时N1*T秒,将B路采样信号延时N2*T秒;
(6)将步骤(5)延时后的A路采样信号和B路采样信号进行联合处理,消除干扰信号,获取延时N1*T秒后的步骤3A路采样信号中的有用信号和延时N2*T秒后的步骤3B路采样信号中的有用信号的混合信号;
(7)对步骤(6)的混合信号进行处理,获取有用信号;
(8)对步骤(7)有用信号进行解调,获取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单元1和接收单元2位于不同空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有用信号源和干扰信号源的位置不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A路采样信号是步骤1接收单元1接收的混合信号经下变频和采样后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B路采样信号是步骤1接收单元2接收的混合信号经下变频和采样后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步骤(4)A路采样信号和B路采样信号之间的延时,近似估算A路接收的干扰信号和B路接收的干扰信号传播时延的差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N1值和N2值是采样点个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延时后的A路信号和B路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传播时延差异近似为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混合信号包含传播时延不同的2路有用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播时延差异的双接收单元联合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单元1的天线和接收单元2的天线的安装位置要保证干扰信号能够被抵消,有用信号不会被抵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北京中科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34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