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燃气体浓度智能监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1937.0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0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庞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科九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39;G01N1/24;G01V3/02;G08C17/02;B01D46/10;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童杨益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燃 气体 浓度 智能 监测 | ||
本发明公开可燃气体浓度智能监测仪,包括:底部主体仓组件、上部电池仓组件和天线组件。底部主体仓组件包括:电极、绝缘套、底部壳体、第一宝塔接嘴、第二宝塔接嘴、检测模块组件、通讯板密封腔体和通讯板;上部电池仓组件包括:电池卡板、电池、弹簧、上部壳体和环形螺母;天线组件包括天线外壳、GPS天线、2.4G天线和4G天线。本发明通过抽气泵抽取外界空气样本,并且经过干燥、过滤技术,经激光技术检测样本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值,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送至显示平台上,可以达到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泄露情况;在被水等液体淹没时,利用大气压原理,液体并不能进入监测仪内,从而保护整个装置不被损坏,使用安全性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燃气体浓度智能监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可燃气体监测设备主要是针对燃气管网中的可燃气体进行监测,通常依靠传统的催化燃烧检测法、以及红外检测法等实现对可燃气体浓度的检测。
采用催化燃烧检测原理的监测设备,会存在监测设备中的传感器寿命短(一般不足一年),维护周期短,同时容易受到空间内其他气体(如氯化氢气体)污染产生中毒,且该监测设备的尺寸较大不宜安装等缺陷;采用红外检测方法的监测设备,通常是基于指定波段光强吸收原理测量甲烷浓度,但是会存在测量精度受湿度影响较大,功耗大等缺陷,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设计一种可燃气体浓度智能监测仪。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燃气体浓度智能监测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体浓度监测设备不易安装,测量精度受湿度影响较大,且功耗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可燃气体浓度智能监测仪,包括底部主体仓组件、上部电池仓组件和天线组件三部分,所述底部主体仓组件和上部电池仓组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天线组件与底部主体仓组件和上部电池仓组件的侧端贴合,所述天线组件与底部主体仓组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所述底部主体仓组件包括电极,绝缘套,底部壳体,第一宝塔接嘴,第二宝塔接嘴,检测模块组件,通讯板密封腔体和通讯板,所述电极与绝缘套螺纹连接,所述绝缘套与底部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套将电极与底部壳体绝缘开,所述第一宝塔接嘴和第二宝塔接嘴螺纹固定在底部壳体内,所述检测模块组件固定于底部壳体内,所述通讯板螺纹固定于通讯板密封腔体内,所述通讯板密封腔体螺纹固定于底部壳体内,所述通讯板置于检测模块组件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电池仓组件包括电池卡板,电池,弹簧,上部壳体和环形螺母,所述环形螺母与上部壳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弹簧与上部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部壳体内设有旋转槽及卡槽,所述电池置于上部壳体内,且一侧与弹簧贴合,另一侧与卡板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天线外壳,所述天线外壳内固定设有GPS天线,2.4G天线和4G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组件包括固定座,可燃气体监测模块,滤网,可燃气体监测腔体,抽气泵,第三宝塔接嘴,第四宝塔接嘴和干燥仓盖,所述可燃气体监测腔体内设有监测仓与干燥仓,所述第三宝塔接嘴和第四宝塔接嘴螺纹安装在可燃气体监测腔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与可燃气体监测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可燃气体监测模块与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抽气泵与可燃气体监测腔体固定连接,所述滤网与监测仓连通,所述可燃气体监测模块固定设置在监测仓内,所述固定座与可燃气体监测腔体螺纹配合,从而完成对监测仓的密封,所述干燥仓装满干燥剂,所述干燥仓盖与可燃气体监测腔体螺纹配合,从而完成对干燥剂的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的可燃气体浓度智能监测仪,通过抽气泵抽取外界空气样本,并且经过干燥、过滤技术,经激光技术检测样本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值,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送至显示平台上,可以达到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泄露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科九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科九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1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精-鱼腥草滴眼液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