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光热界面水蒸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51817.0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5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锋;贾钰博;李伟;于中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0 | 分类号: | B01J13/00;C02F1/04;C02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单淑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纳米 纤维 凝胶 光热 界面 蒸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光热界面水蒸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纤维素纳米纤维和聚乙烯醇为气凝胶主体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为光热转化材料,丁烷四羧酸(BT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SHP)为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将一定量含有纤维素纳米纤维、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交联剂和催化剂的分散液倒入模具中冷冻,之后冷冻干燥成气凝胶,对气凝胶在高温下进行交联,再进行还原,制备了化学交联型纤维素纳米纤维/聚乙烯醇/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光热界面水蒸发材料。该方法的制备过程成本低廉,制备的气凝胶具有机械强度高,耐水稳定强,密度低可自漂浮,低导热,高的光热性能且环保,安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热水蒸发材料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光热界面水蒸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虽然全球的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可供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淡水资源很少,并且严重的水体污染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海水淡化是一个获取淡水资源的有效的途径。传统的海水淡化领域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并且在工作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清洁、安全的能源的有效利用将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环境友好、经济高效能源资源。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获取清洁的淡水资源是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策略,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太阳能水蒸发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原料经济、来源广泛、结构稳定的蒸发器更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光热水蒸发材料要想实现高效的蒸发性能,离不开其三个关键部件:太阳能吸收器即光热转化材料、基底材料(即支撑层)和集水器。其中光热转化材料包括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半导体、碳基纳米材料和有机聚合物等。其中碳基材料例如石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材料具有出色的吸光性和光热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热转化材料中。目前太阳能蒸发材料存在的问题是热导率高,为了减少热损失,需额外加入隔热层,成本高,制备复杂,难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等,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热导率低,成本低廉、简单高效的设计策略来实现高效太阳能水蒸发。
纤维素纳米纤维原料毒性低、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制备得到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具有多孔的结构,孔隙率高,密度低,低导热等优点,在电化学、生物医学、建筑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纤维素纳米纤维面拥有大量的活性羟基,易实现化学改性,从而为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了更多应用前景,包括污水净化材料、磁性材料及催化剂负载材料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光热界面水蒸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聚乙烯醇填充补强和化学交联的方式提高了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的机械强度,克服了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耐水性差的问题,增强了太阳能蒸发材料的耐久稳定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气凝胶光热界面水蒸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一定量6%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放入烧杯中在室温下搅拌。
(2)配制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浓度范围在1-4mg/mL,取与步骤(1)相同质量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并将一定量的聚乙烯醇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加热溶解,聚乙烯醇的质量与步骤(1)中加入的干的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质量比为3:10,待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倒入步骤(1)中的烧杯中,之后再加入丁烷四羧酸和次亚磷酸钠,丁烷四羧酸和次亚磷酸钠加入的质量与聚乙烯醇一样,搅拌4-5个小时。
(3)将分散均匀的混合液倒入模具中,放在冰箱中冷冻,之后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制备出气凝胶。
(4)将步骤(3)的气凝胶在高温下进行交联。
(5)对步骤(4)的气凝胶进行还原。
所述步骤(1)中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是通过TEMPO氧化法制备的。
所述步骤(2)中的氧化石墨烯是通过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1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