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铝钛电解锌阴极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1694.0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3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尚郑平;李华清;温方明;马明亮;刘茵琪;王树军;周元庆;李渤渤;陶会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16 | 分类号: | C25C1/16;C25C7/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常晓虎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铝钛 电解 阴极 | ||
一种钛铝钛电解锌阴极板,包括极板面板和导电杆,导电杆位于极板面板沿高度方向的一侧,极板面板包括芯部铝板和表层钛层,表层钛层覆盖在芯部铝板的两段平面上,表层钛层靠近导电杆一侧的边沿与导电杆之间具有条状空隙,条状空隙上涂抹有耐蚀涂料,耐蚀涂料的表面设有塑封带,位于两侧塑封带之间的极板面板上开设有多个塑封孔,两侧塑封带分别覆盖在塑封孔的两端,以便于增强塑封带与极板面板的结合力。本发明与现有的纯铝材质的阴极板相比,表面的钛层在电解溶液中有很好的耐蚀性,并且通过耐蚀涂料和塑封带进行保护,可以提高电解锌阴极板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阴极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锌阴极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铝钛电解锌阴极板。
背景技术
电解锌阴极板为电解锌工业中的主要设备。目前,电解锌生产的电解系统中都是采用纯铝材质的阴极板,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阴极板的表面沉积形成锌片,通过人工或者是机械剥片机进行剥离,得到剥下的锌片后,经过熔铸,得到最终产品—锌锭。在现有技术中,阴极板耐腐性差,使用寿命短,通常为8-18个月,是困扰电解锌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电解锌厂不得不定期更换全新的阴极板,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并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铝钛电解锌阴极板,提高阴极板的使用寿命,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钛铝钛电解锌阴极板,包括极板面板和导电杆,极板面板为矩形平板结构,导电杆为矩形长条结构,导电杆位于极板面板沿高度方向的一侧,导电杆的长度方向与极板面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导电杆的一段长×宽的侧面与极板面板的一段长×宽的侧面贴合焊接,极板面板包括芯部铝板和表层钛层,表层钛层覆盖在芯部铝板的两段长×高的平面上,表层钛层靠近导电杆一侧的边沿与导电杆之间具有条状空隙,条状空隙的长度方向与导电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条状空隙沿极板面板高度方向的宽度为3~5mm,条状空隙上涂抹有耐蚀涂料,耐蚀涂料的表面设有塑封带,塑封带的一侧延伸至导电杆朝向极板面板的侧面,塑封带的另一侧延伸至表层钛层,位于两侧塑封带之间的极板面板上开设有多个塑封孔,塑封孔的轴线与极板面板的宽度方向平行,多个塑封孔间隔交错排列,两侧塑封带分别覆盖在塑封孔的两端,以便于增强塑封带与极板面板的结合力。
优选的,导电杆上连接有导电头和吊装环。
优选的,极板面板的宽×高的两侧分别设有绝缘夹边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极板面板的芯部铝板两侧分别覆盖有表层钛层,形成“钛铝钛”的多层结构,与现有的纯铝材质的阴极板相比,表面的钛层在电解溶液中有很好的耐蚀性,并且通过耐蚀涂料和塑封带进行保护,因此可以极大的提高电解锌阴极板的使用寿命,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传统阴极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也就可以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极板面板,2、导电杆,3、导电头,4、绝缘夹边条,5、塑封带,6、吊装环,7、芯部铝板,8、表层钛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钛铝钛电解锌阴极板,包括极板面板1和导电杆,极板面板1为矩形平板结构,导电杆2为矩形长条结构,导电杆2位于极板面板1沿高度方向的一侧,导电杆2的长度方向与极板面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导电杆2的一段长×宽的侧面与极板面板1的一段长×宽的侧面贴合焊接,导电杆2上连接有导电头3和吊装环6,导电头3为铜铝导电头,其与电极接触的一端为紫铜材质,与导电杆接触的一端为纯铝材质,极板面板1的宽×高的两侧分别设有绝缘夹边条4,绝缘夹边条4为ABS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1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放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利奈唑胺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