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继电器的绕线装置及生产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48296.3 | 申请日: | 2022-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8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溪;陈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烨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49/20 | 分类号: | B65H49/20;B65H54/4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郭婉清 |
| 地址: | 3632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线装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继电器的绕线装置,继电器包括引脚,引脚包括缠绕漆包线的缠绕段和外接插孔的插入段,缠绕段和插入段相连接;还包括在引脚上绕线的绕线装置。通过绕线装置可提高在继电器引脚上的绕线效率,并可有效减少拉扯引脚的情形发生,进而提高继电器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的绕线装置及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控制器,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自动控制、家用电气等领域,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继电器的制造流程包括多个步骤,在绕线步骤中,现有技术通过放线机构和卡夹漆包线的卡夹机构进行配合绕线,在绕线过程中,需要舍弃卡夹机构与引脚之间的漆包线,因卡夹机构处于线圈架的一侧,与引脚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同时需要放线机构折返挤压漆包线,导致漆包线大量浪费,并且,通过挤压扯断漆包线,使得引脚受到拉扯,之后引脚变形,导致在外观检查步骤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修正引脚,而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修正引脚,导致继电器的制造效率降低。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的绕线装置及生产设备,解决背景技术中漆包线大量浪费,继电器制造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的绕线装置,包括在引脚上绕线的绕线装置和修正引脚的修正装置;所述引脚包括缠绕漆包线的缠绕段和外接插孔的插入段,缠绕段和插入段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承载线圈架的承载机构和设置于承载机构上方的放线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放线机构包括放出漆包线的放线管和环绕放线管旋转的切断夹;所述切断夹包括与放线管转动连接的第一卡部、连接于第一卡部下端的第二卡部、以及驱动第二卡部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卡部包括卡夹漆包线的卡位凸起和切断漆包线的切断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切断凸起处于卡位凸起的外侧,所述切断凸起与第一卡部的外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卡部包括容置漆包线的线槽和引导漆包线滑入线槽的引导面。
进一步地,所述线槽包括处于内侧的第一槽段和处于外侧的第二槽段;所述第一卡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槽段内的第一弹垫;所述卡位凸起与第一槽段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卡部包括粘黏于卡位凸起上的第二弹垫。
进一步地,所述切断夹还包括与放线管转动连接的连接部和驱动连接部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放线管转动的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与卡夹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线圈架的第一承载架和驱动第一承载架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承载架包括对线圈架进行限位的限位槽和与线圈架相配合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槽包括至少两个的限位边框和驱动限位边框开合的第四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绕线组件相互平行且水平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承载放线机构的支撑架,驱动支撑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五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六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支撑架升降移动的第七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一种继电器生产设备,还包括修正引脚的修正装置,所述修正装置包括输送继电器的输送槽,和至少两个沿输送槽输送方向排列的修正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一种高效的继电器生产设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放线管与切断夹相连接,切断夹卡夹放线管放出的漆包线,在绕线过程中,控制器控制放线机构移动,其中切断夹与放线管同时移动;切断夹在卡夹漆包线的同时可切断漆包线;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缩短了放线管、切断夹与引脚之间的距离,可有效的减少拉扯引脚的情形发生;同时通过修正装置代替人工修正引脚,能有效的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修正引脚的效率;进而提高继电器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烨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烨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82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板材切割装置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加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