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湿膜污染物取样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48178.2 | 申请日: | 2022-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4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梅鹏;程榆高;杨明勇;张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辉涂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王亚雄 |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污染物 取样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湿膜污染物取样装置,包括可弯折的支撑杆、设于支撑杆一端的取样头和设于支撑杆另一端用于控制取样头获取目标物的控制手柄,支撑杆包括通过阻尼铰依次连接的前端杆、中间杆和后端杆,所述取样头设于前端杆的前端,所述控制手柄设于所述后端杆上。当需要取样的目标物位于构件内壁而出现取样人员无法进入构件内或由于目标物的特性使得取样人员不能直接近距离取样时,取样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杆的弯折角度来使得支撑杆一端的取样头靠近取样目标物,然后控制支撑杆另一端的控制手柄控制取样头对目标物进行取样,达到了远距离取样和在空间限制条件下对目标物的取样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湿膜污染物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涂料产品经过对应的施工工艺施工后至漆膜完全干燥前的阶段为涂料的湿膜阶段。涂料湿膜阶段经过适宜的流平后,再物理成膜或化学成膜,在被涂物上形成牢固的涂层。而在漆膜成膜完全干燥前期间,异物掉落或产品中有异物析出后,往往会对漆膜造成局部污染,而污染物来源众多,如施工环境的洁净度、施工工具的合理性和清洁性、施工人员的防护和操作方法、产品本身的稳定性和优质性、施工工艺的正确与否等等。这些异物掉落在漆膜湿膜上后,因异物的表面张力与漆膜湿膜的表面张力不同,在表面能的作用下,异常一般会形成漆膜颗粒或缩孔或凹陷。对外观和颜色有所要求的涂料施工完毕后,在检查湿膜时发现异物污染时,将会对异物进行取样分析,通过对异常的取样分析来寻找异物来源和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
目前,用于漆膜湿膜上的污染物取样的工具基本上都是临时使用环境中存在的物品,这类物品或器具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尖端且直径小、来源广泛,便于在湿膜上对异物或污染区域蘸取,如曲别针、大头针、牙签、绣花针、细铁丝、注射器针头等等。而对反应完后的干膜上的污染物取样的工具较多,如手术刀、壁纸刀等。
在使用曲别针、大头针这类工具进行取样时,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工具为单独尖端,在蘸取颗粒状的物质时,不能有效的、准确地夹取到异物;二是在对污染源为液体时的部位取样时,因其使用的均为棒状工具,无法对液态污染物吸取,即便使用较为方便的注射器来取样,但注射器存在取样的物品收到二次污染和涂料中的颗粒状物质堵塞注射器针头,导致取出的样品无法排出和分析;三是使用现行的工具均存在操作臂短,如大头针、曲别针、注射器等等,均需要人工到湿膜面前特别近的距离下才能操作,而这样存在如下风险和弊端:
其一,涂料在施工完毕后,涂料里面的溶剂、助溶剂等会挥发,人工近距离操作有害健康;其二,在贴近湿膜下去取样,操作者的人物、手臂等易触碰到湿膜,对涂料漆膜造成二次污染乃至剐蹭到湿膜造成破坏;其三,针对卷材和内外墙高空作业的涂料、管道、下水井、罐体等受限空间施工后漆膜污染物取样时,人工取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很多部位的污染源是无法取样到的,如长度较长的管道内壁、汽车涂装完后的车内腔隐蔽处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湿膜污染物取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者不能近距离直接获取目标物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湿膜污染物取样装置,包括可弯折的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杆一端的取样头和设于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用于控制所述取样头以获取目标物的控制手柄。
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湿膜污染物取样装置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当需要取样的目标物位于构件内壁而出现取样人员无法进入构件内或由于目标物的特性使得取样人员不能直接近距离取样时,取样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杆的弯折角度来使得支撑杆一端的取样头靠近取样目标物,然后控制支撑杆另一端的控制手柄控制取样头对目标物进行取样,达到了远距离取样和在空间限制条件下对目标物的取样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辉涂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辉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8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