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用的穿插保护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7643.0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4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华;梁凯;林连明;王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80 | 分类号: | B29C45/80;B29C45/6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汪利胜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穿插 保护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具用的穿插保护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模具合模时,上、下模分型面之间容易出现模摩擦起毛,从而影响合模精度的不足。该发明包括设置于模具本体的预警保护装置,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预警保护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模腔内的穿插保护块、预警机构、所述上模板内设有穿插耐磨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合模后形成倾斜设置的分型面,所述分型面的倾角大于所述的穿插保护块和穿插耐磨块贴合后的侧面倾斜度;预警机构,能够对所述的上模板与下模板合模过程中出现合模偏差进行偏差预警,从而能够对下模板进行及时微调,避免合模过程时分型面之间的相互摩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具用的穿插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模具设计时尽量保证所有插穿封胶部位斜度到 7°,这时模具周边锁紧或斜度定位块可以保护插穿部位,可以不设计插穿保护块;但当模具的分型面最小插穿斜度小于 5°时,模具周边锁紧已经起不到保护作用,直身定位块和斜度定位块的高度和强度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此时需要设计插穿保护块。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3563804U,公告日2021年06月29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汽车隔粉模具穿插保护块,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汽车隔粉模具穿插保护块,包括模具,模具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端两侧均垂直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背面侧壁上均开水平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均和同侧第一插槽相通,第一插槽远离国定块中部的一侧侧壁上均水平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均呈弧形结构,限位槽均和同仅第二插槽相通,限位槽内部上端远离同侧第二插槽的部分均开设有卡槽;它解决了在制造不同大小网眼的汽车格棚时,需要更换不同模具,从而造成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它存在模具合模时,上、下模分型面之间容易出现模摩擦起毛,从而影响合模精度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模具合模时,上、下模分型面之间容易出现模摩擦起毛,从而影响合模精度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模具用的穿插保护机构,它能通过穿插保护块和穿插耐磨块防止上、下模板的分型面之间的相互摩擦,以及通过预警机构的提示,使下模板能够进行及时微调,避免因合模过程中分型面摩擦而导致合模精度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用的穿插保护机构,包括设置于模具本体的预警保护装置,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预警保护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模腔内的穿插保护块、预警机构、所述上模板内设有穿插耐磨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合模后形成倾斜设置的分型面,所述分型面的倾角大于所述的穿插保护块和穿插耐磨块贴合后的侧面倾斜度;预警机构,能够对所述的上模板与下模板合模过程中出现合模偏差进行偏差预警,从而能够对下模板进行及时微调,避免合模过程时分型面之间的相互摩擦。本发明设有预警保护装置,它能通过穿插保护块和穿插耐磨块防止上、下模板的分型面之间的相互摩擦,以及通过预警机构合模时的偏差提示,使下模板能够进行及时微调,避免因合模过程中分型面摩擦而导致合模精度不足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分型面的倾角小于5°。当模具的分型面最小插穿斜度小于 5°时,模具周边锁紧已经起不到保护作用,直身定位块和斜度定位块的高度和强度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此时需要设计插穿保护块。
作为优选,所述穿插保护块上设有穿插斜面。所述穿插斜面的斜度要求小于模具最小插穿斜度 2°最小不得小于 1°,能够有效的避免在合模过程中,上、下模分型面之间容易出现模摩擦起毛,从而影响合模精度的不足。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板周向设有若干模腔,所述上模板内设有若干与所述模腔对应的模芯。本发明,它的两相邻的所述模腔内设有若干前后或者左右对称的所述穿插保护块,便于合模过程中的上、下模具偏差时的位移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预警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穿插保护块内的若干感应块,所述感应块与所述穿插保护块之间设有伸缩弹簧,所述感应块之间转动设有摩擦轮。在合模时,所述摩擦轮先与所述穿插耐磨块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7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