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涂层老化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3713.5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9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饶睦敏;吴志超;姚勇;向利;黎石竹;王义国;曾东;陈川;黄廷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17/02;G01N17/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层 老化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涂层老化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包括:温湿度传感探头,用于实时监测待测涂层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涂层监测传感探头,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用于实时监测待测涂层的涂层阻抗,并利用由工作电极等分得到的多个待测电极,对待测涂层进行分段阻抗测试,获得由待测涂层等分得到的多个分段涂层对应的分段阻抗;主控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算法,结合温湿度传感探头和涂层监测传感探头获得的数据,确定待测涂层的整体老化程度和局部老化程度。本发明利用温湿度传感探头和涂层监测传感探头,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待测涂层的涂层阻抗和分段涂层阻抗,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局部老化程度对涂层老化监测效果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老化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层老化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对于金属材料的应用场景、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多数的应用场景下,需要为金属材料或者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设备做好防腐工作,尤其是一些高温、高压和复杂的腐蚀介质环境下。其中,涂层保护是金属材料防腐的重要方法,性能优异的涂层可以阻隔水、氧、盐等污染物腐蚀金属基体,进而保障金属材料长久、安全运用。然而,涂层易受光、热、臭氧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缺陷,甚至老化,从而达不到防护效果或者带来更大的腐蚀问题,因此涂层老化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为了避免涂层老化影响涂层的防腐效果,进而引发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设备出现失效问题,需要监测涂层的老化情况。目前,交流阻抗技术是监测涂层老化情况的常用手段之一,其主要利用相位角(θ)、特征频率(fb)、比电容(C)、阻抗模量(Z)和老化系数(δ)等参数,评估涂层的老化程度,或者是利用涂层的电阻或电容变化引起的谐振频率变化,实现对涂层老化程度的监测。然而,虽然上述方法能够实现对涂层整体老化情况的实时监测,但是难以定位涂层老化区域,容易忽略整体老化轻微而局部老化严重的情况,存在一定的隐患。并且,上述方法并未考虑到监测数据易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进而影响对涂层老化情况的监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层老化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在实时监测涂层老化情况的基础上,定位涂层局部老化区域,以提升监测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层老化监测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探头、涂层监测传感探头和主控模块;
所述温湿度传感探头,用于实时监测待测涂层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
所述涂层监测传感探头,包括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待测涂层的涂层阻抗,并利用由所述工作电极等分得到的多个待测电极,对所述待测涂层进行分段阻抗测试,获得由所述待测涂层等分得到的多个分段涂层对应的分段阻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算法,结合所述温湿度传感探头和所述涂层监测传感探头获得的数据,确定所述待测涂层的整体老化程度和局部老化程度。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利用温湿度传感探头和涂层监测传感探头,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和待测涂层的涂层阻抗,并对待测涂层进行分段阻抗测试,获取多个分段阻抗,综合上述数据,分别确定待测涂层的整体老化程度和局部老化程度,进而可以从整体和局部双方面判定待测涂层的老化情况,避免单纯靠虑整体老化程度,忽略整体老化轻微而局部老化严重的情况,从而保障老化监测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控模块,具体包括整体处理单元和局部处理单元;
所述整体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环境相对湿度,计算得到温湿度修正值,并结合所述涂层阻抗,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涂层对应的涂层孔隙率,进而确定所述待测涂层的整体老化程度;
所述局部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涂层阻抗和每一个所述分段阻抗,计算得到每一个所述分段涂层的腐蚀比,进而确定所述待测涂层的局部老化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3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