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电池均热散热防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39424.8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6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向忠;刘展宏;梁先文;涂悦;封力行;赖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法鑫忠信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50 | 分类号: | C09J7/50;C09J7/38;C09J7/25;C09J133/00;C09J163/00;C09J183/04;C09J11/04;C08J7/04;C08J7/05;C08L67/02;C09D167/00;C09D175/04;C09D177/00;C09D5/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可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99 | 代理人: | 丘杰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电池 均热 散热 防火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电池均热散热防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薄膜,包括防火层、均热层、导热层;所述均热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纳米银线浆液40‑50份、水10‑20份、石墨烯1‑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1‑2份;所述防火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主体树脂A 30‑50份、溶剂100‑150份、导热填料5‑10份、固化剂A 5‑10份、阻燃剂20‑30份;所述导热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主体树脂B20‑30份、导热填料15‑20份、溶剂100‑150份、固化剂B 2‑5份;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薄膜,导热系数高,具有较好的防火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手机电池均热散热防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上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簿、小、轻化。在手机电池发热部位越来越多使用到防火、导热、隔热、均热、散热等功能性材料。
该类功能性材料,一般采用具有超强导热性的导热材料为基材,用以在贴合热源时迅速吸收和传导热量,使发热元件保持在安全运行温度以内,并通过涂覆均热性能优异材料弥补了传统产品导热性好而均热性差的不足,同时,利用隔热材料包覆热源,使热传导沿着特定方向进行,从而实现了定向散热。常规情况下由于导热、散热和均热材料其本身对导热和散热性能的要求较高,在保证优越散热的同时容易因为导热组分纵向导热优越而横向均热性能较差的原因导致材料的均热性能下降,而且大部分功能性材料不具备防火功能,当电池过载引起容易引起易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电池均热散热防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薄膜,导热系数高,具有较好的防火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机电池均热散热防火薄膜,包括防火层、均热层、导热层;
所述均热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
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纳米银线浆液40-50份、水10-20份、石墨烯1-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1-2份;
所述防火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
主体树脂A 30-50份、溶剂100-150份、导热填料5-10份、固化剂A 5-10份、阻燃剂20-30份;
所述导热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
主体树脂B20-30份、导热填料15-20份、溶剂100-150份、固化剂B 2-5份;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树脂A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A为聚醚胺酯固化剂、甲聚氨酯固化剂、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固化剂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B为异氰酸酯固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剂为593固阻或593液阻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树脂B为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环氧树脂压敏胶、硅胶类压敏胶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通过具有粘性的主体树脂B来制备导热层,导热层具有一定的粘接性能,可以与热源粘性接触并导出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材料为氮化硼、氧化铝、碳化硅、氮化铝、氧化镁、氧化锌、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金刚石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丁酮、甲苯、环己酮、丁酯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为透明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具体的,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手机电池均热散热防火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法鑫忠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法鑫忠信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94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