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蜂巢结构复合吸液芯的均热板、散热器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37135.4 | 申请日: | 2022-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3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杰;李锦峰;刘林华;董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巢 结构 复合 吸液芯 均热 散热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蜂巢结构复合吸液芯的均热板、散热器及电子设备,属于均热板散热技术领域。该均热板包括由蒸发端吸液芯和冷凝端吸液芯对接形成的蒸汽腔,蒸汽腔内设有液体工质,其特征在于,蒸发端吸液芯的中心设有空腔区,以空腔区为中心、在空腔区的圆周方向设有N个用于支撑冷凝端吸液芯的凸台,N个凸台呈蜂巢状分布,凸台为多孔结构、且能够冷凝板上的液体引流至蒸发板上,N个凸台之间形成蒸汽通道,蒸发端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蒸汽通道扩散到冷凝端进行冷凝。该加热板提高了均热板内部工质的流动和换热性能,延迟了均热板加热位置的烧干现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和温度均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均热板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仿蜂巢结构复合吸液芯的均热板、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领域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严重加剧了设备的散热问题。
蒸汽室(VC)是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的两相流热管理系统,与单相系统相比,VC均热板两相冷却系统具有更优越的热性能。VC均热板在将工质从冷凝端运送到蒸发端过程中其吸液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研究人员不断尝试设计各种新颖的吸液芯结构,以获得更好的流动和传热性能来满足更高的散热需求。像如将叶脉、树状等分形通道与传统VC均热板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均热板吸液芯的渗透率。但叶脉、树状等分形通道分布均匀性差,可能造成局部散热不佳;且部分仿生通道中气液混合流动,两种状态的工质会在流动过程中相互阻碍,流通性能较差;且从加工方面考虑,叶脉、树状分形通道分形级数较多,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均热板不易加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蜂巢结构复合吸液芯的均热板、散热器及电子设备,该加热板提高了均热板内部工质的流动和换热性能,延迟了均热板加热位置的烧干现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和温度均匀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蜂巢结构复合吸液芯的均热板,包括由蒸发端吸液芯和冷凝端吸液芯对接形成的蒸汽腔,蒸汽腔内设有液体工质,蒸发端吸液芯的中心设有空腔区,以空腔区为中心、在该空腔区的的圆周方向设有N个用于支撑冷凝端吸液芯的凸台,N个凸台呈蜂巢状分布,凸台为多孔结构、且能够将冷凝端的液体引流至蒸发端,N个凸台之间形成蒸汽通道,蒸发端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蒸汽通道扩散到冷凝端吸液芯进行冷凝。
进一步地,蒸汽腔的边缘开口、且连接环形通道,蒸汽通道与环形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壳板和下壳板,上壳板和下壳板对接形成封闭腔,蒸汽腔安装在封闭腔的中心,且蒸发端吸液芯和冷凝端吸液芯与封闭腔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环形通道。
进一步地,上壳板和下壳板均为铜板。
进一步地,N个凸台呈多环状分布,且远离空腔区的凸台数量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凸台之间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蒸发端吸液芯和冷凝端吸液芯以及凸台是由铜粉颗粒烧结而成多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区为圆柱空腔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仿蜂巢结构复合吸液芯的均热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仿蜂巢结构复合吸液芯的均热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7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