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中药中外源有害物质的试剂、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35777.0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7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伯实;张楠;李婧荣;张迪;刘睿;所同川;郑琳;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301617 天津市静海区团泊***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中药 中外 有害物质 试剂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中药中外源有害物质的试剂、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属于中药污染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试剂包括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和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的互补单链DNA;所述有害物质包括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甲拌磷;所述有害物质的适配体分别如SEQ ID NO.1~3所示;所述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的互补单链DNA分别如SEQ ID NO.4~6所示。本发明所述试剂能够实现中药中有害物质的高效检测,操作简单,成本低,准确性高且能够实现有害物质的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污染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中药中外源有害物质的试剂、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材多来源于天然动植物,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如真菌毒素、农药残留等。同时中药物质基础高度复杂,干扰物质种类繁多,污染物难以通过预处理去除。因此,实现中药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有效检测具有很大难度。现有对于中药中外源污染物的检测手段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等。HPLC、TLC等色谱技术检测前处理过程复杂,且难以精确定量;MS操作复杂,检测成本高。针对现有检测技术,其可靠性、灵敏度和检测通量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中药有害物质检测领域需要一项操作相对简便,成本较低的高效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中药中外源有害物质的试剂、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本发明所述试剂能够实现中药中有害物质的高效检测,操作简单,成本低,准确性高且能够实现有害物质的定量检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中药中外源有害物质的试剂,所述试剂包括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和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的互补单链DNA;所述有害物质包括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甲拌磷;所述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赭曲霉毒素A适配体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甲拌磷适配体;所述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的互补单链DNA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互补单链D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赭曲霉毒素A适配体互补单链DNA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的甲拌磷适配体互补单链DNA;
所述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的5'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BHQ1;
所述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的互补单链DNA的3'端标记荧光基团FAM。
优选的是,所述试剂的溶剂包括TE缓冲溶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试剂的毛细管电泳检测中药中外源有害物质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试剂、水、甲醇、毛细管检测用凝胶缓冲液和毛细管检测用运行缓冲液。
优选的是,所述毛细管检测用凝胶缓冲液包括ssDNA 100-R Gel。
优选的是,所述毛细管检测用运行缓冲液包括三硼酸尿素缓冲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试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试剂盒的毛细管电泳检测中药中外源有害物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黑暗环境下,将浓度均为0.001~10ng/mL的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甲拌磷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试剂中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和有害物质的核酸适配体的互补单链DNA混合反应后,得到毛细管电泳加标样品溶液;设定激发波长为488nm,测得发射波长520nm下各类有害物质对应的荧光峰高度;将各浓度梯度有害物质对照荧光峰高度作线性回归,获得标准曲线;
2)将中药粉末与甲醇水溶液混合,离心取上清,得到中药样品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5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