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脉瘤闭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3782.8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9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高不郞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不郎;张东海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贾宁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瘤 闭塞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脉瘤闭塞装置,包括闭塞装置,所述闭塞装置位于导管中时形成输送构型,所述闭塞装置位于所述导管中时,所述导丝对所述闭塞装置起到输送作用,所述闭塞装置由所述导管填充至动脉瘤之后转变为填充构型,所述填充构型的形状及尺寸使其能够卡在所述动脉瘤内;在所述填充构型中,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外翻,外翻后的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的大部分与所述动脉瘤内壁的大部分相贴合,所述中部编织结构展开,展开后的所述中部编织结构被外翻后的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包覆,外翻后的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与展开后被包覆的所述中部编织结构共同形成所述填充构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脉瘤闭塞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管壁局部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扩张或膨出所导致的结果,人体内的血管分叉处以及血管大角度弯折处是动脉瘤的易发部位,动脉瘤瘤壁薄,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血流持续冲压至动脉瘤内会导致动脉瘤一直膨胀,随时会产生破裂的危险,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会对人体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动脉瘤的治疗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或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并发症较多,手术以及恢复时间也比较长,相比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式并不具备优势,随着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治疗效果也在不断得到改善,已经逐渐成为动脉瘤治疗的主导技术。
目前,对于动脉瘤治疗的方案正在逐步探索改善中,目前较为新颖高效的技术是管状编织物填充技术,管状编织物填充技术可以更加轻松、高效的进行动脉瘤填充,但对于管状填充物,不同的结构设计则能够直接影响到管状编织物在动脉瘤内的填充效果,因此,我们设计出一种新的动脉瘤闭塞装置,以对现有技术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的一种动脉瘤闭塞装置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动脉瘤闭塞装置,包括:闭塞装置,所述闭塞装置包括上开口编织结构、金属结、中部编织结构,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顶端为开口端,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与所述中部编织结构通过所述金属结连接,所述中部编织结构与导丝通过所述金属结连接;
所述闭塞装置位于导管中时形成输送构型,所述闭塞装置位于所述导管中时,所述导丝对所述闭塞装置起到输送作用,所述闭塞装置由所述导管填充至动脉瘤之后转变为填充构型,所述填充构型的形状及尺寸使其能够卡在所述动脉瘤内;
在所述填充构型中,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外翻,外翻后的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的大部分与所述动脉瘤内壁的大部分相贴合,所述中部编织结构展开,展开后的所述中部编织结构被外翻后的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包覆,外翻后的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与展开后被包覆的所述中部编织结构共同形成所述填充构型。
另外,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动脉瘤闭塞装置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所述中部编织结构均为连续编织结构,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所述中部编织结构均为圆管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的圆管状结构位于开口处的直径大于其余部位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管的直径为1-2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闭塞装置还包括下开口编织结构,所述下开口编织结构底端为开口端,所述下开口编织结构与所述中部编织结构通过所述金属结连接;
在所述填充构型中,所述下开口编织结构外翻后,与所述动脉瘤的颈口部位配合进行封堵,并将所述上开口编织结构、所述中部编织结构封堵在所述动脉瘤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开口编织结构为连续编织结构,所述下开口编织结构为圆管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不郎;张东海,未经高不郎;张东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37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