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宇航用舱外大功率耐辐照TNC射频电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33684.4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8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鲁文举;孙永生;谢乾;王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3/06 | 分类号: | H01P3/06;H01B7/22;H01B7/17;H01B17/38;H01R9/05;H01R9/16;H01R9/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贾文婷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宇航 用舱外 大功率 辐照 tnc 射频 电缆 组件 | ||
本申请涉及微波射频无源器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宇航用舱外大功率耐辐照TNC射频电缆组件,包括射频同轴电缆、连接于射频同轴电缆两端的射频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外包覆铠甲;射频连接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插设于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内的插针、用于连接射频同轴电缆的固定件、用于连接母头的连接件。该电缆组件在复杂的宇航空间环境下仍能保持优良的微波性能以及极高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宇航用舱外大功率耐辐照TNC射频电缆组件,属于微波射频无源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天中使用的传统TNC射频电缆组件,其绝缘体材料在空间环境下很容易被破坏,例如在宇航环境的高辐照下,高能射线使绝缘体的高分子材料发生交联或裂解等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材料的化学结构和高次结构变化,从而引起绝缘体介电常数变化,导致传输通路的阻抗匹配被破坏;或引起绝缘体材料强度大大下降,受外力时极易损坏,对连接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此外,传统的连接器卡圈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连接螺母与内卡簧作用面容易逐渐磨损失效,最终会使内卡簧从连接螺母中脱出造成连接器的报废。以上问题大大降低了产品在空间环境下应用的可靠性。
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在宇航中使用的,可以耐辐照且可靠性高的大功率TNC射频电缆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射频电缆组件产品无法满足在宇宙空间辐照环境稳定使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宇航舱外大功率耐辐照TNC射频电缆组件,以保证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下仍能保持优良的微波性能以及极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宇航用舱外大功率耐辐照TNC射频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同轴电缆、连接于射频同轴电缆两端的射频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外包覆铠甲;射频连接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插设于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内的插针、用于连接射频同轴电缆的固定件、用于连接母头的连接件。
所述壳体外壁顺序设置直径依次增大的头部圆柱部、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第一台阶部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用于卡设连接件的环槽,环槽靠近头部圆柱部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斜面沿着远离壳体轴线的方向逐渐向靠近头部圆柱部的一侧倾斜。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螺母和内卡簧,连接螺母套设于壳体外壁,内卡簧卡设于环槽内且卡设于连接螺母的内壁。
所述壳体内依次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沿着靠近固定件的方向,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的内径逐渐增大,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第二腔和第三腔间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一绝缘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第一绝缘子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形成与第一台阶面配合的固定台阶面,第一绝缘子的端部开设有用于卡设第二绝缘子的连接凹槽,第二绝缘子的周向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第二环形凸台的周向面与第二腔内壁抵接。
所述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的材料为改性聚苯醚(MPPO)。
所述第一绝缘子的轴线周边开设有多个通孔,这些通孔绕第一绝缘子的轴线均匀分布,第二绝缘子的轴线周边开设有多个通孔,这些通孔绕第二绝缘子的轴线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绝缘子的通孔贯穿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的通孔贯穿第二绝缘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的通孔截面都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子的通孔截面积占第一绝缘子截面积的20%~30%。第二绝缘子的通孔截面积占第二绝缘子截面积的20%~3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的介电常数接近2.0。且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的介电常数基本在2.2-2.2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上的通孔数量均为6~8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36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大功率低PIM射频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