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伺服双工位气弹簧充气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1731.1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董树平;张跃春;刘永金;王兆平;胡公振;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江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43 | 分类号: | F16F9/43;F17C5/06;F17C13/02;F17C13/04;F17C13/0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邓丽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伺服 双工 弹簧 充气 | ||
本发明属于氮气弹簧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伺服双工位气弹簧充气机,包括:机座和储压罐;所述机座上固定有控制台、电器柜和测力机构;所述控制台上安装有启动开关、控制屏和调压阀;所述机座台面上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分别安装有阻挡箱、挡板总成和充气头总成。所述储压罐接收高压氮气瓶的氮气,并将压力控制在充气压力;然后接通储压罐和氮气弹簧,使储压罐中的氮气充入到氮气弹簧中。因此,只要确保在充气前储压罐中的压力达到设定的充气压力,就可确保充气过程较为平稳,充气精度容易保证。在储压罐容积取的足够大时,其压力损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本发明气弹簧充气机能够较容易地确保氮气弹簧的充气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氮气弹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伺服双工位气弹簧充气机。
背景技术
氮气弹簧是一种具有弹性功能的部件。它将高压氮气密封在确定的容器中,外力通过柱塞杆将氮气压缩,当外力去除时靠高压氮气压强和活塞两侧截面积差来获得一定的弹压力。氮气弹簧具有体积小,弹力大,寿命长,弹压力恒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模具、汽车、电子、仪表等工业领域。
氮气弹簧技术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一定的使用范围,弹簧压力是否恒定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氮气弹簧在不大的体积内,要释放几百公斤甚至几吨的力,而这个过程又要反复进行,因此要保持其工作稳定性,首先要保证氮气弹簧制造时氮气充的一致性。目前,在氮气弹簧的生产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方法来控制弹簧内氮气的压力,不仅误差较大,调整力值参数繁琐,而且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伺服双工位气弹簧充气机,具备智能化自动调压功能。该功能由调压阀、储压罐、充气头总成、压力传感器配合实现;为了减少充气过程中的冲击对氮气弹簧充气精度的影响,在氮气弹簧与高压氮气储存罐之间增加一个容积远大于氮气弹簧容积的储压罐,氮气不再直接由高压氮气瓶直接充入氮气弹簧,而是由储压罐充入氮气弹簧。
其充气原理为:储压罐接收高压氮气瓶的氮气,并将压力控制在充气压力;然后接通储压罐和氮气弹簧,使储压罐中的氮气充入到氮气弹簧中。因此,只要确保在充气前储压罐中的压力达到设定的充气压力,就可确保充气过程较为平稳,充气精度容易保证。在储压罐容积取的足够大时,其压力损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本发明气弹簧充气机能够较容易地确保氮气弹簧的充气精度。
具体地,本发明所述智能伺服双工位气弹簧充气机包括:机座和储压罐,储压罐悬挂在机座上;所述机座上固定有控制台、电器柜和测力机构;所述控制台上安装有启动开关、控制屏和调压阀;所述机座台面上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分别安装有阻挡箱、挡板总成和充气头总成。
所述测力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机座台面上,压力传感器固定在伸缩气缸活塞杆上。
所述挡板总成包括挡板、伸缩挡块和气缸,所述挡板上设有横向凹槽,伸缩挡块沿与凹槽垂直方向穿过挡板,一端固定有气缸,气缸带动伸缩挡块伸缩运动,在充气时推出伸缩挡块阻挡气弹簧充气时回退,在充气结束后伸缩挡块缩回方便操作者取下气弹簧。所述轨道上设有锁止滑块,所述挡块下端固定在锁止滑块上。
所述充气头总成下端固定在轨道中的锁止滑块上,可根据需求调整充气夹头位置;充气头总成内的充气夹头可根据产品需求随意跟换;高压氮气通过高压气管经过调压阀稳压后流入储压罐,再由储压罐流入充气头总成。
所述阻挡箱下端固定在轨道中的锁止滑块上,可根据需求调节阻挡箱的位置并固定,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产品飞出,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挡板总成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挡板总成和充气头总成的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江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江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1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