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30709.5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0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彬彬;邹海荣;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H04N23/55;H04N2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张雪梅;万振雄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镜头 摄像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至少包括一个非球面透镜。本发明提供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实现高成像质量的同时,满足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摄像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市场上的电子设备呈现出了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这要求镜头必须在满足成像质量的同时,兼顾小型化的设计,从而为其他部件节约空间。
因此,如何配置光学镜头的镜片数量、面型等参数,使镜头能够同时兼顾小型化和成像质量的特点,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实现高成像质量的同时,满足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至少包括一个非球面透镜。
通过限定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可以使得大角度的入射光线进入到光学镜头,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以获得大视场角的特征,同时可以使入射光线得到有效会聚,从而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在垂直光轴方向上尺寸,确保第一透镜具有较小的口径,以满足光学镜头小型化的设计;当光线进入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结合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的面型设计,有利于校正入射光线经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以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解析度,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配合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有利于会聚入射光线,减小光线的偏转角度,同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的设置,能够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当光线进入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配合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的设置,既能使得边缘视场光线得到有效会聚,以校正前透镜组的边缘视场像差,又能有利于光线的会聚,从而减小光线在成像面上的入射角度,以降低光学镜头的敏感度,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缩短光学镜头的总长,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4|f12/f34|0.8;
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34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
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能够平衡光学镜头的像差,有效会聚边缘光线,同时还能确保光学镜头的紧凑度,有利于缩小光学镜头的尺寸,实现小型化的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3|f2/SAG2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0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