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耐高温消泡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6003.1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宁志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50 | 分类号: | D06P1/50;D06P1/52;D06P1/613;D06P1/62;D06P1/651;D06P1/673;D06P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霍春月 |
地址: | 201617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涤纶 染色 耐高温 消泡剂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消泡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耐高温消泡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其主要针对现有耐高温消泡剂不能辅助布料染色,且消泡剂耗费大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二甲基硅油5‑7份、甲基丙烯酸酯15‑21份、羟乙基纤维素1‑3份、甘油基单硬脂酸酯0.5‑1.8份、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2‑16份、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1‑3.5份、对苯乙烯磺酸钠6‑9份。本发明的消泡剂制备简单,使用的稳定性高,分散性高,有效的解决染料起泡的问题,提高布料染色的均匀性,辅助布料染色上色的渗透效果,减少染色重复步骤,消泡剂的使用少,节约能源,主要应用于染料的消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泡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耐高温消泡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织品在加工过程中,要接触各种染料和助剂。这些助剂,特别是洗涤剂、渗透剂、乳化剂和匀染剂等表面活性剂,在受到机械振动后,容易产生泡沫。泡沫是空气在水中或某些液体中的分散体,在织物加工时,会使液体与织物的接触面降低,产生加工不匀现象,严重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消泡剂有破泡和抑泡两种性能,有些消泡剂仅能暂时性破泡,溶入液体即失去作用。专利“CN 105714580B”中提出“一种环保耐碱耐高温纺织印染用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案中采用硅灰石作为载体,甘油基单硬脂酸酯、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分散剂,大大提高了消泡剂的性能,且其稳定性能好,在高温和强碱环境中溢流喷射机染过程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消抑泡性能及稳定性,不会造成染色不均或染斑的缺陷,无毒,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该方案在布料染色时在抑制泡沫的同时其不能辅助染料的渗透,使得布料要完成预期效果要进行多次染色,加工工序的增加使用的消泡剂质量便会增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且消泡剂耗费较多,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耐高温消泡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耐高温消泡剂不能辅助布料染色,多次加工染色增加消泡剂的使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且消泡剂耗费较多等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耐高温消泡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涤纶染色的耐高温消泡剂,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二甲基硅油5-7份、甲基丙烯酸酯15-21份、羟乙基纤维素1-3份、甘油基单硬脂酸酯0.5-1.8份、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2-16份、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1-3.5份、对苯乙烯磺酸钠6-9份、氧化硅1.5-2.5份、硅灰石1-3份、乳化剂0.8-1.2份、去离子水30-40份、渗透助剂4.5-6.3份。
优选的,所述渗透助剂包括去离子水300-600份、乳化润滑油80-100份、耐碱渗透剂OEP-9515-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组合物20-25份、过一硫酸氢钾3-6份;
所述渗透助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a将去离子水升温加热至75-80℃,加入质量份的乳化润滑油搅拌至融化;b将质量份耐碱渗透剂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组合物逐步添加并搅拌均匀;c过一硫酸氢钾添加后持续缓和搅拌15min。
优选的,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二甲基硅油5份、甲基丙烯酸酯15份、羟乙基纤维素1份、甘油基单硬脂酸酯0.5份、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2份、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1份、对苯乙烯磺酸钠6份、氧化硅1.5份、硅灰石1份、乳化剂0.8份、去离子水30份、渗透助剂4.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二甲基硅油7份、甲基丙烯酸酯21份、羟乙基纤维素3份、甘油基单硬脂酸酯1.8份、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6份、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5份、对苯乙烯磺酸钠9份、氧化硅2.5份、硅灰石3份、乳化剂1.2份、去离子水40份、渗透助剂6.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6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