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机构及机械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4618.0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5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胡金龙;文公立;马梓万;朱朝军;张建城;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威芯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2 | 分类号: | B65G47/2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黄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机构 机械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机构及机械设备,其中运动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转动件、第一连杆、第二转动件、第二连杆和第三转动件,通过第二转动件的第一工作位和第三转动件的第二工作位均可位于第二位置,从而均能够对对应第二位置的工位进行工作;通过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的连线和第三轴线与第四轴线的连线平行,第一轴线与第四轴线的连线和第三轴线与第二轴线的连线平行;第四轴线与第五轴线的连线和第六轴线与第七轴线的连线平行,且第四轴线与第六轴线的连线和第五轴线与第七轴线的连线平行,从而保证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的呈现的形态不变化,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运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动机构及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于旋转机构上的工作位,在旋转机构转动时,工作位也跟着同步转动,导致工作位在转动前和转动后呈现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当工作位需要以一同样呈现的形态在转动后进行工作时,用户就需要对转动后的工作位进行调节使其与转动前的工作位呈现的形态一致,导致多设机构,且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于旋转机构上的工作位,在旋转机构转动时,工作位也跟着同步转动,导致工作位在转动前和转动后呈现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当工作位需要以一同样呈现的形态在转动后进行工作时,用户就需要对转动后的工作位进行调节使其与转动前的工作位呈现的形态一致,导致多设机构,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运动机构及机械设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一种运动机构,包括
基座,
第一转动件,其绕第一轴线相对所述基座转动并沿第一轴线的方向相对所述基座滑动;
第一连杆,其万向连接于所述基座并适于绕第二轴线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第二转动件,其万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并适于绕第三轴线相对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还绕第四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第一工作位;
第二连杆,其绕第五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
第三转动件,其绕第六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并绕第七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转动件设有第二工作位;
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运动,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工作位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工作位位于第二位置,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工作位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工作位位于第三位置;
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的连线和第三轴线与第四轴线的连线平行,第一轴线与第四轴线的连线和第三轴线与第二轴线的连线平行;第四轴线与第五轴线的连线和第六轴线与第七轴线的连线平行,且第四轴线与第六轴线的连线和第五轴线与第七轴线的连线平行。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分别位于第四轴线和第六轴线上且第四轴线与第一轴线的连线距离和第六轴线与第一轴线的连线距离相等。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工作位与第四轴线的连线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与第六轴线的连线平行。
基于第二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均设有机械手。
基于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旋转轴线为第四轴线的第一轴杆和沿所述第一轴杆径向向外凸设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三转动件设有旋转轴线为第六轴线的第二轴杆和沿所述第二轴杆径向向外凸设的第二限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威芯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威芯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4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