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箱压缩机开停机优化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0271.2 | 申请日: | 202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8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彭孟杰;汪良树;程劲兰;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压缩机 停机 优化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箱压缩机开停机优化控制方法,涉及压缩机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环境温度边界点正负ΔT范围设定为该边界点的缓冲区间;步骤二,将不同环境温度区间定义为各个缓冲区间;步骤三,环境温度边界点设置缓冲区间;步骤四,确定各分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步骤五,环温区间内,LC分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跟随上一个周期内确定的开停机参数执行。本发明通过在环境温度边界点设置缓冲区间,在缓冲区间内跟随上一次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从而避免开机温度点与停机温度点的频繁切换,从而控制压缩机平稳切换,避免对关键制冷部件使用寿命的损耗,提高冰箱制冷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压缩机开停机优化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家用冰箱最核心的制冷部件,控制压缩机开停的重要参数是开停机温度点,开停机温度点通常由设定档位和开停机参数通过固定的计算公式计算所得。在匹配过程中,对开停机参数的设置往往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不同环境温度,相同设定档位的制冷需求不同,因此迫切需要在制冷系统参数匹配过程中必须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针对不同环境温度设计不同开停机参数,该措施主要涉及冰箱制冷性能的优化层面,且普遍应用于冰箱的制冷控制中;另一方面,环境的复杂性、冰箱环境温度采集装置硬件本身的精度限制以及环境温度采集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在环温来源数据波动情况下的开停机点频繁变动的问题,通常表现为在环温分段边界点上波动时开停机点的频繁变动导致压缩机等核心部件的频繁开停,直接影响核心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压缩机开停机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在环境温度边界点设置缓冲区间,在缓冲区间内跟随上一次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从而控制压缩机平稳切换,解决了现有的开机温度点与停机温度点的频繁切换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冰箱压缩机开停机优化控制方法,所述冰箱根据控温参数将环境温度以T1、T2和T3为分界点划分为四个区段I1、I2、I3和I4;所述T1、T2、T3均处于冰箱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内,且T1>T2>T3;所述I1环温区间内,压缩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分别为C1和C2;所述I2环温区间内,压缩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分别为C3和C4;所述I3环温区间内,压缩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分别为C5和C6;所述I4环温区间内,压缩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分别为C7和C8;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环境温度边界点正负ΔT范围设定为该边界点的缓冲区间;
步骤二,若小于等于(T1+ΔT)且大于(T1-ΔT)的环境温度区间定义为T1缓冲区间S1;
若小于等于(T2+ΔT)且大于(T2-ΔT)的环境温度区间定义为T2缓冲区间S2;
若小于等于(T3+ΔT)且大于(T3-ΔT)的环境温度区间定义为T3缓冲区间S3;
步骤三,将原先的I1区间调整为I1’,对应范围为环境温度小于等于(T1-ΔT);
将原先的I2区间调整为I2’,对应范围为环境温度小于等于(T2-ΔT)且大于(T1+ΔT);
将原先的I3区间调整为I3’,对应范围为环境温度小于等于(T3-ΔT)且大于(T2+ΔT);
将原先的I4区间调整为I4’,对应范围为环境温度大于(T3+ΔT);
步骤四,确定各分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
I1’环温区间内,LC分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分别为C1,C2;LD分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分别为D1,D2;
I2’环温区间内,LC分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分别为C3,C4;LD分区的开机参数与停机参数分别为D3,D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0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