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及利用其处理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8829.3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4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斌;郭喜收;梁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9/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近零运维双膜法 重力 驱动 饮用 水净化 装置 利用 处理 分散 水源 方法 | ||
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及利用其处理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饮水净化装置及利用其处理的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用于水源水净化的装置及方法存在的浊度、微生物、有机物、NH3‑N等多元污染问题。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包括三相流高效速沉池、无清洗微滤膜池、重力驱动超滤膜池和高效混合消毒池;进水管、高效速沉池、无清洗微滤膜池、重力驱动超滤膜池和高效混合消毒池和出水管依次相连通。利用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处理分散式水源水运行成本几乎为0。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水净化装置及利用其处理的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分散式聚集区供水存在水质安全难保障,长距离输水能耗大,后期运维难等突出问题。饮用水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其中主要为水库水、江水、河水,还有少部分山泉水、雨水、水窖水,而且地表水存在浊度、细菌总数超标的共性问题,部分还涉及到有机物、氨氮污染问题。有些地区仍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存在轻微的浊度、微生物超标,局部地区面临铁、锰污染问题。
浊度作为感官指标,影响饮用水时的观感,带来强烈的不适感;有机物会包裹在胶体表面,影响混凝有机物对胶体的保护作用和消毒过程,生成“三致”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微生物超标,会引起腹泻、脱水等问题,严重会危及生命安全。饮用水中铁锰超标对人体有慢性毒害作用,铁超标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对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诱发糖尿病,同时铁、锰异味较大且污染生活用具。
现行饮用水处理工艺常规工艺/传统膜技术对有机物、氨氮、铁锰等去除效果差,臭氧生物活性炭还面临着藻类/红虫穿透滤池的风险,难以有效保证饮用水的化学安全和生物安全。而且常规工艺/传统膜技术需要频繁的反冲洗和投加药剂混凝剂,后期运维量大、操作复杂且处理成本较高,难以有效保证保障供水安全。因此,亟需一种净水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结构简单、运维量少的净水装置以解决分散式饮用水的水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用于水源水净化的装置及方法存在的浊度、微生物、有机物、NH3-N等多元污染问题,而提供一种净水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维量少、成本低的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及利用其处理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
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包括三相流高效速沉池、无清洗微滤膜池、重力驱动超滤膜池和高效混合消毒池;
进水管、高效速沉池、无清洗微滤膜池、重力驱动超滤膜池和高效混合消毒池和出水管依次相连通。
利用一种基于近零运维双膜法的重力驱动饮用水净化装置处理分散式水源水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原水经进水管进入三相流高效速沉池,经过配水墙进入布水区,待分离水由下到上流经三相流速沉管,沉降性好的悬浮物、泥砂下沉到三相流高效速沉池底部,通过速沉池排污管排出,同步实现浊度、有机物、氨氮、铁锰在管内的初步脱除,水流通过清水汇集区中均布穿孔集水管进入无清洗微滤膜池,得到分离后的水;
二、在无清洗微滤膜池内,待滤水经过微滤膜表面生物膜,通过膜孔进入无清洗微滤膜组件,无清洗微滤膜组件出水经微滤产水管进入重力驱动超滤膜池中,其中无清洗微滤膜池采用不曝气和不清洗的运行工况,同步实现悬浮物、颗粒物、有机物、氨氮的进一步去除;
三、在重力驱动超滤膜池内,水中污染物经膜表面生物膜和超滤膜双重截留后,出水依次经过近零维护膜组件和超滤膜产水管进入高效混合消毒池中,其中重力驱动超滤膜池采用无曝气、无水力和化学清洗的运行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8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