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沼气直燃式空预器加热系统及焚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4530.0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2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田烨;张洪波;韩舒飞;唐侠;杨自强;李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光大兴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F23L15/00;F23L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沼气 直燃式空预器 加热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沼气直燃式空预器加热系统及焚烧系统,本垃圾焚烧炉用沼气直燃式空预器加热系统包括:沼气输送装置,其用于接收渗滤液产生的沼气并提升压力进行输送;一次风输送装置,其用于抽取垃圾仓内一次风送入焚烧炉;换热装置,位于一次风输送装置内并连接沼气输送装置,即沼气进入换热装置内燃烧,并将热量传递至一次风,以使一次风加热至预定温度送入焚烧炉内;本发明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对沼气输送装置所输送的沼气充分利用,能够实现将沼气与焚烧炉用一次风进行配合,从而实现沼气有效经济利用和节约蒸汽增加发电量的双重目的,同时沼气输送装置能够使沼气安全运输到换热装置内进行高效燃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沼气直燃式空预器加热系统及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垃圾焚烧通过火炬燃烧直接排放、沼气直接进入炉膛、沼气发电方式实现,存在资源浪费污染大气、沼气入炉导致炉膛局部结焦、系统复杂、维护成本高等缺点,同时沼气资源浪费、有污染大气的环境风险,焚烧炉炉膛局部结焦影响正常运行,运行系统复杂经济性差。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垃圾焚烧炉用沼气直燃式空预器加热系统及焚烧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沼气直燃式空预器加热系统及焚烧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沼气直燃式空预器加热系统,其包括:沼气输送装置,其用于接收渗滤液产生的沼气并提升压力进行输送;一次风输送装置,其用于抽取垃圾仓内一次风送入焚烧炉;换热装置,位于所述一次风输送装置内并连接沼气输送装置,即沼气进入所述换热装置内燃烧,并将热量传递至一次风,以使一次风加热至预定温度送入焚烧炉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沼气输送装置包括:沼气输送管道;所述沼气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沼气池,所述沼气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换热装置,且所述沼气输送管道内依次设置沼气手动阀、第一沼气气动快关阀、第二沼气气动快关阀、沼气气动调节阀、沼气手动球阀;依次开启所述沼气手动阀、第一沼气气动快关阀、第二沼气气动快关阀、沼气气动调节阀、沼气手动球阀,以使沼气控温、控压逐步输送直至进入所述换热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沼气气动快关阀与第二沼气气动快关阀之间设置有氮气吹扫机构,以用于向所述沼气输送管道内吹扫惰性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氮气吹扫机构包括:氮气输送管道;所述氮气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氮气罐,所述氮气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沼气输送管道,且所述氮气输送管道内依次设置氮气吹扫手动阀、氮气吹扫电磁阀、截止阀,即依次开启所述氮气吹扫手动阀、氮气吹扫电磁阀,以使氮气控压逐步输送直至进入所述沼气输送管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沼气气动快关阀与沼气气动调节阀之间设置有放散机构,以用于沼气输送管道内沼气在高温、高压下向外放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散机构包括:放散输送管道;所述放散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放散罐,所述氮气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沼气输送管道,且所述放散输送管道内依次设置放散手动阀、放散气动阀,即依次开启所述放散气动阀、放散手动阀,以使沼气输送管道内沼气在高温、高压下向放散罐内放散沼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沼气输送管道通过一阻火器连接换热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次风输送装置包括:一次风管道和设置在一次风管道内的一次风机;所述一次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垃圾仓,所述一次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焚烧炉,即所述一次风机抽取垃圾仓内一次风送入焚烧炉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光大兴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光大兴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4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