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08823.8 | 申请日: | 2022-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7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伟;李国莹;孙钦华;何晓宁;尚书旗;侯亚秀;杨帅;李雪;刘知鑫;郑超;李墨贤;王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普兰泰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C7/04 | 分类号: | A01C7/04;A01C7/18;A01C7/20;A01C19/02;A01C19/04 |
| 代理公司: | 青岛汇智海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35 | 代理人: | 王丹丹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 田间 育种 精播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包括机架、驱动地轮装置以及播种装置,所述播种装置包括预充种装置、气吸排种装置、气吸清种装置和播种调整装置等,通过预充种装置控制种子按照要求进入气吸排种装置,结合气吸清种装置对残存的种子进行收集,播种调整装置可以根据花生播种速度自动调节排种速度以及刮板相对于排种口的距离,降低花生种子损伤率,实现最佳充种性能;驱动地轮装置整体形状呈V形,具有相对较低的滑移率,以保证花生播种机排种器的排种稳定性和播种穴距的精确性。本方案有效提高花生播种过程中充种效率,降低花生种子损伤率,保持播种过程中播深一致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及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区花生育种播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可实现先吸后清的播种效果,且能进行原地转弯,并实现更好的控制花生播种深度和播种间距。
背景技术
国内花生小区育种精量播种机的研发少之又少,鲜有花生小区育种精量播种机的成品,目前多采用人工育种和非专业机械育种,人工播种不仅劳动强度大且作业精度得不到保证,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少量用于试验的花生播种机构普遍存在着排种性能较差、易造成花生种子损伤、漏播和重播率较高等问题,播种机机械化程度低,播种装置作业参数无法调节,造成小区播种作业质量差,严重制约了我国育种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提高花生播种效率和减少花生损失率,提出一种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采用气吸式排种技术,以大大减少人工劳动力成本、缩短播种时间,降低播种损失率。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底部的驱动地轮装置和安装于机架中后端的播种装置,所述播种装置包括预充种装置、气吸排种装置、气吸清种装置和播种调整装置;
所述预充种装置包括充种漏斗、充种管、充种板、充种气缸,充种漏斗通过充种管与充种板相连,充种板安装在充种气缸推杆上,预充种装置工作时,花生种子从充种漏斗通过充种管,利用自身重力,掉落到充种板上,通过气缸推杆的前后移动,从而使充种板完成开合工作,从而控制种子按照要求进入气吸排种装置;
所述气吸排种装置包括喂种管、气吸排种盘、气吸排种管、排种轴、排种链轮、气吸排种机架、风机以及风压分流管;所述喂种管安装在气吸排种机架上方,所述排种链轮和气吸排种盘安装在排种轴上,排种拨片设置在气吸排种机架上,排种链轮将动力传递到排种轴,从而带动气吸排种盘旋转;气吸排种机架的气吸排种口通过气吸排种管与风压分流管相连,风压分流管与风机相连接,风机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气吸清种装置包括清种阀、清种气缸、余种收集管、余种收集器、挡种网和气吸清种管;清种阀安装在气吸排种机架的清种口处,与清种气缸的推杆相连接,通过气缸推杆的前后移动,控制清种口的开合,所述余种收集管将气吸排种机架的清种口和余种收集器的入种口相接,在余种收集器的气吸口安装挡种网,防止花生种子随着气流进入到风压分流管中,余种收集器的气吸口通过气吸清种管与风压分流管相接;
所述播种调整装置包括播深调整装置、穴距调整档位器、穴距调整链轮和穴距调整链条,播深调整装置安装在气吸排种机架上,通过调整该装置的高度,从而达到播深可调的要求;穴距调整档位器安装在机架上,穴距调整链轮安装在穴距调整档位器的输出轴上,通过穴距调整链条与排种链轮相接,通过调整穴距调整档位器的档位,从而控制排种轴的转速,实现穴距的可调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地轮装置包括发动机、联轴器、变速箱、双离合器、左驱动轮、右驱动轮、方向杆、左驱控、右驱控、动力轴、链轮;发动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到变速箱,变速箱内有双离合器,双离合器是由方向杆上的左右驱控装置来控制,然后通过动力轴将动力输出到左右驱动轮,从而实现直线行驶。当按下方向杆上的左驱控按钮时,左驱动轮停止转动,右驱动轮继续行驶,从而实现原地左转弯,当按下方向杆上的右驱控按钮时即实现原地右转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地轮装置整体形状呈V形,减少了驱动轮的滑移率,保证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普兰泰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普兰泰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8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灯光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合质金高效提纯金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