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洁能源制氢制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8570.4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6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沈瑾;韩一松;王佳伟;秦燕;劳利建;胡沛;张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0;C25B15/08;C01B3/04;C01B21/04;C01C1/04;F25J1/00;F25J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田琦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 能源 制氢制氨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能源制氢制氨系统。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水电解制氢技术与合成氨技术相结合,并耦合清洁能源发电,在实现零碳排放制氢的同时,以液氨的形式对氢能进行储运,有效解决了氢能储运难、合成氨工业碳排放高、氢能生产地和终端应用地错配的问题,大幅拓宽氢能应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能源制氢制氨系统,属于绿色氢能、绿色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氢能在清洁能源中具有高热值、零排放、无污染、应用广等优势,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替代能源。现阶段化石能源制氢仍是主要制氢手段,无法实现真正的零排放,随着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清洁能源制氢是未来绿氢生产的主要方式。清洁能源制氢主要是通过水电解制氢技术,将风电、光电、水电及核电等清洁能源转化为氢能。可在生产氢能的同时,就地消纳因波动大产生的弃风、弃光、弃水,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优化其利用技术。
但氢气密度小、危险性大、难压缩、存储难,导致其储运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将氢气作为原料转化为易存储、安全性高、无碳排放的氨,是解决氢气储运难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氨作为现代化工和农业生产最基础的原料之一,其生产工艺为一定比例的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催化反应所得。传统工艺流程中氢气主要是通过煤气化制得,该过程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和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问题。因此,将清洁能源制氢与合成氨工业相结合,解决了氢气制备过程中碳排放的问题,同时利用了清洁能源发电,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同时,氨易液化和分解,故以液氨为载体,可实现氢的运距离高效、安全运输,解决了氢能生产地和终端应用地错配的问题。
因此,可对现有合成氨工厂进行优化改造,将清洁能源制氢与合成氨工业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实现氢能零排放生产及长距离安全运输、降低合成氨工业碳排放等,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有重大战略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清洁能源制氢制氨系统。该系统在实现氢零排放生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并辅有价格较低的谷电,耦合合成氨技术,实现以液氨的形式对氢能进行储运,解决氢能生产地和终端应用地错配的问题,大幅拓宽氢能应用场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能源电解制氢制氨系统,以利用清洁能源合成氨,包括以下结构:
一种清洁能源制氢制氨系统,该系统包括供电系统、水电解制氢系统及合成氨系统,其中水电解制氢系统中的电源来自供电系统,水电解制氢系统与合成氨系统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供电系统由外部电源与调峰控制系统组成,该外部电源为清洁能源发电机或国家电网供电,所述水电解制氢系统包括水电解装置和供水系统,供水系统提供外部水源,水电解装置的进水口与供水系统相连,其出口分成氧气管道和氢气管道,氧气管道连接至氧气储罐中,出口氢气管道连接至合成氨系统中的氢气入口,同时氢气管道还与氢气储罐相连,所述合成氨系统包括合成氨装置、空分装置和氨贮存系统,合成氨装置的氮气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空分装置的氮气出口,空分装置同时设有液氮贮槽,合成氨装置的氨出口与氨贮存系统相连,氨贮存系统包括氨液化装置及液氨贮槽,或氨气储罐。
作为优选:所述清洁能源发电机可将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的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
作为优选:所述外部水源为经过净化的污水,该污水通过污水净化装置进行净化,达到水电解装置的水质要求,并通过水泵将水通入水电解装置中,所述该水电解装置为碱性水电解装置、质子交换膜电解装置、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装置或固体聚合物电解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电解制氢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氧气管道还可连接氧气液化装置,将氧气液化后存入液氧贮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85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