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组分材料的形状记忆隐形矫治器制作方法及矫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08364.3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1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韦虎;马钰炫;刘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隐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A61B6/14;A61B6/03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组分 材料 形状 记忆 隐形 矫治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双组分材料的形状记忆隐形矫治器设计方法及矫治器,涉及牙齿隐形矫治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双组分材料的形状记忆隐形矫治器设计方法及矫治器,包括以下步骤:S1、矫治器材料的制备;S2、采集患者口腔数据;S3、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分析;S4、正畸治疗方案设计;S5、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设计后的牙列物理模型;S6、形状记忆材料的膜片制作;S7、隐形矫治器的制作;S8、矫治器的使用。本发明的双组分材料同时具备理想的形状回复性能、在人体口腔温度附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在口腔温度下理想的形状回复力,并且本发明还拥有比传统隐形矫治器更加持续稳定的牙齿握持力和更高的弹性模量,正畸效果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齿隐形矫治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双组分材料的形状记忆隐形矫治器制作方法及矫治器。
背景技术
口腔正畸矫治技术是指针对牙齿排列畸形或错颌,利用固定式矫治器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通过对牙齿施加矫治力和矫治力矩,进而调整颜面骨骼、牙齿和颌面肌肉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达到改善面型、排齐牙列并提高咀嚼效能的目的。正畸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治疗对象的外观形象,进而提升个人在社会交流中的自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由于传统固定式矫治技术中托槽与弓丝的存在,会导致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强烈的不适感,其次,由于清理不便使口腔难以保持清洁,并易造成牙周炎症。再者,托槽与弓丝的存在也会影响美观。虽然舌侧矫治技术将托槽与弓丝置于牙冠舌侧,隐藏了矫治器,但是其安装难度更大,容易脱落,适用性不强。
随着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逐步成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运而生。而传统的隐形矫治器材料大多数是利用其弹性变形产生矫治力,持续施加于拟移动牙齿,从而达到矫治的目的。但由于弹性材料易疲劳,在佩戴初期,矫治器施加给牙齿的矫治力会比较大,患者有较强的不适感,然后矫治力快速衰减,牙齿移动效果快速下降,使得隐形矫治器对复杂错颌畸形的矫治存在很多障碍,适应症有限。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如PU,已被证明在医疗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的矫治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变软后可以方便地佩戴在患者口腔中,矫治器所具有的形状记忆功能使其在患者口腔温度环境下逐渐恢复到其记忆中的原有形状而推动牙列移动,这个过程是主动的,无需像现有的隐形矫治器经常更换,为患者省去了不少麻烦,也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是主动施力,比现有弹性材料隐形矫治器更能保证力的稳定,也更加精确。然而尽管SM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但其力学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提供的形状回复力较小,只具有较好的牙列整体握持效果,其提供的回复力不能保证牙齿的良好移动效果。理想的无托槽形状记忆矫治器,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形状回复率、人体口腔温度附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口腔温度下理想的弹性模量,因此寻找合适的SMP材料对于形状记忆隐形矫治器的制作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提供较大的形状回复力和形状回复率,使牙齿在口腔里持续、稳定且准确移动的双组分材料的形状记忆隐形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及矫治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双组分材料的形状记忆隐形矫治器制作方法及矫治器,包括以下步骤:
S1、矫治器材料的制备;
S2、采集患者口腔数据;
S3、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S4、正畸治疗方案设计;
S5、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设计后的牙列物理模型;
S6、形状记忆材料的膜片制作;
S7、隐形矫治器的制作;
S8、矫治器的使用。
可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隐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隐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83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