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OC冷凝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7850.3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4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兆虎;程逵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宏科庆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49/00;B01D53/26;B01D53/86;B01D53/44;B01D5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泽正 |
地址: | 065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oc 冷凝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VOC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VOC冷凝回收系统,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送气管道、对气体进行初级净化的吸附罐、对气体进行洗涤的洗涤池、对气体进行二次加热的加热罐及气体冷凝罐;所述洗涤池内设有用于将气体输送到洗涤液中的曝气组件、用于更换洗涤液的换液组件、用于回收洗涤液的集气组件及催化气体洗涤反应的催化组件。本发明能够一次性高效回收净化VOC气体,净化效果好,二次污染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OC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VOC冷凝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气体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简称VOC)是大气中较为常见且普遍存在的大气污染物。常见的组分有碳氢化合物、苯系物、醇类、酮类、酚类、醛类、酯类、胺类、腈(氰)类等。VOC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会导致光化学烟雾、二次有机气溶胶和大气有机酸的升高,可破坏臭氧层,是灰霾天气(PM2.5)形成的重要原因,还会表现出一定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VOC的回收和处理对于上述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此种方法去除效率低下还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需要提供一种VOC冷凝回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VOC冷凝回收系统,能够一次性高效回收净化VOC气体,净化效果好,二次污染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VOC冷凝回收系统,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送气管道、对气体进行初级净化的吸附罐、对气体进行洗涤的洗涤池、对气体进行二次加热的加热罐及气体冷凝罐;所述洗涤池内设有用于将气体输送到洗涤液中的曝气组件、用于更换洗涤液的换液组件、用于回收洗涤液的集气组件及催化气体洗涤反应的催化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换液组件包括试剂储罐、用于连接试剂储罐与洗涤池的加液管、用于监测洗涤池内洗涤剂浓度的浓度传感器及用于排放洗涤剂的放液管,所述加液管和放液管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试剂储罐为温控加热储罐。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组件包括罩设在所述洗涤池上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上设有与加热罐连通的吸气斗,所述吸气斗上设有抽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洗涤池内的搅拌器、设置在洗涤池的池底的加热器及绕设在洗涤池的池壁上的辅助加热丝。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送气管道连通,所述吸附罐从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交替设有干燥格栅和活性炭吸附格栅,所述送气管道上设有气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实际使用情景中,将VOC气体通入吸附罐吸附过滤,除去水分、颗粒状杂质和部分有害成分,然后继续通入洗涤池,对气体进行化学洗涤,除去苯类有害物质,洗涤过程通过曝气组件将送气管道中的气体通入洗涤池内,曝气组件包括曝气器和连接管,利用曝气器能使气体更快的与洗涤剂发生反应,换液组件自动监测洗涤剂的浓度进行自动换液,保持洗涤剂能足够吸收气体中有害成分,催化组件加快洗涤反应;剩余的气体再通过加热罐进行二次加热后通入冷凝罐进行冷凝回收。本发明能够一次性高效回收净化VOC气体,净化效果好,二次污染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送气管道;11-气泵;2-吸附罐;21-干燥格栅;22-活性炭吸附格栅;3-洗涤池;31-曝气组件;32-换液组件;321-试剂储罐;322-加液管;323-浓度传感器;324-放液管;33-集气组件;331-密封罩;332-吸气斗;333-抽气泵;34-催化组件;341-搅拌器;342-加热器;343-辅助加热丝;4-加热罐;5-冷凝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宏科庆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宏科庆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7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