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酸盐电解尾气预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7849.0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4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贾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浏河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46/30;B01D53/68;B01D53/81;G01N1/28;G01N1/34;G01N1/4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马汶绢 |
地址: | 817000 青海省海西***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酸盐 电解 尾气 预处理 方法 应用 氧气 含量 测定 | ||
本发明公开了氯酸盐电解尾气预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其中氯酸盐电解尾气预处理方法,包括对电解尾气依次进行的汽水分离、碱洗脱氯和干燥,其中碱洗脱氯在一级碱洗瓶内进行,所述一级碱洗瓶上设置有液位控制管,所述液位控制管顶端设置有压力平衡口,所述液位控制管上设置有碱液出口。本发明中含氧尾气经汽水分离器分离出其中的水份,依次经碱液洗涤,除去其中的氯气,经固碱干燥除去其中的水份及残余氯气,减轻甚至避免尾气中夹带的次氯酸对测氧仪造的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氯酸盐电解技术领域,特别是氯酸盐电解尾气预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氯酸盐电解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少量的氯气(次氯酸)、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气体。当氧气在氢气(尾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在一定引爆能的情况下发生爆炸。尾气中氧含量过高会影响电解系统与尾气处理/回收系统的安全运行,具体表现为这两个系统很容易爆炸。因此,为保证安全,电解生产必须控制尾气中氧含量不高于3.8%(高于3.8%时需及时充氮降低氧含量),而控制尾气中氧含量的前提是必须快速、准确地测量出尾气中的氧含量,这就是本人研发测氧方法的出发点。此外,测出尾气中氧含量,对氧含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尾气中氧含量的因素,进而指导优化电解工艺条件(尾气中氧含量高,表明电流效率低),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电解电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1.以往氯酸盐行业中测量电解尾气中的氧含量的两种方法
1.1化学分析法
其过程原理为:用气体采样器量取一定量的气体(),采用焦性没食子酸吸收其中的氧气,测出吸收前后(温度、压强不变时)的体积变化△,根据%=得出尾气中氧气的含量。
此法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测量过程繁琐,耗时较长,测量一次氧含量需要时间约0.5h,因此不能适时测出尾气中氧气含量变化情况,也不能指导对氧含量进行适时管控(如氧含量高时,需要充氮降低氧含量,保证电解运行安全)。
1.2测氧仪法
1.2.1使用便携式测氧仪
在尾气量较大(即电解电流较高时),尾气流量可满足便携式测氧仪条件,能测出其中的氧气含量,不足之处有二(i)低电流时尾气流量过小,不能满足便携式测氧仪条件,测出的数据误差很大(偏高很多)(ii)气体没有经过预处理,湿尾气中含氯气,存在次氯酸盐(),次氯酸会对测氧仪造成快速腐蚀,使测氧仪使用1-2天即失效。
1.2.2系统集成式测氧仪
这种系统一般先对气体进行脱氯脱水等预处理后,再进入测氧仪测量,该法能连续测氧,但价格较昂贵,多为10-30万/台,还有的测氧仪由于对实际工况考虑欠周,使用寿命也较短。例如四川某公司一台20余万元的测氧仪工作不到1年即失效。
综上,一种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测氧仪测定氧含量时气体没有经过预处理,湿尾气中含次氯酸盐,次氯酸会对测氧仪造成快速腐蚀,使测氧仪失效快的缺点,提供氯酸盐电解尾气预处理方法及带有该方法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氯酸盐电解尾气预处理方法,包括对电解尾气依次进行的汽水分离、碱洗脱氯和干燥,其中碱洗脱氯在一级碱洗瓶内进行,所述一级碱洗瓶上设置有液位控制管,所述液位控制管顶端设置有压力平衡口,所述液位控制管上设置有碱液出口。
作为优选的,所述碱洗脱氯和干燥之间还设置有深度脱氯步骤。
作为优选的,所述干燥包括依次进行的固碱干燥和硅胶干燥。
作为优选的,所述干燥后还设置有缓冲除尘步骤。
作为优选的,所述缓冲除尘步骤在缓冲除尘瓶中进行,所述缓冲除尘瓶内填充有脱脂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浏河化工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藏浏河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7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微表情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VOC冷凝回收系统